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为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
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
时间 | 世界 | 中国 |
18世纪中后期 | 1750年,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GDP共占世界份额17%。 1781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 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居世界首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至此实现了全部的统一。 |
19世纪前半期 | 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又一次进步。 18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
上表为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
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髄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和识,槪括这些政治特征对欧美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运行发生的变化。并以英国为例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髄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和识,槪括这些政治特征对欧美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运行发生的变化。并以英国为例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17题)
4.
雅典城邦官员在任职期间需经历五百人议事会十次信任投票,如未通过,需提交陪审法庭,若判其无罪,可官复原职,若判其有罪,则会被判处相应的刑罚,并在离任时向陪审法庭报告账目。接受审计监督。这体现了
A.雅典立法和司法机构相互牵制 |
B.陪审法庭职能的多样化 |
C.陪审法庭取代公民大会 |
D.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雏形产生 |
5.
《十二铜表法》规定:“有人歌唱有害的歌谣,必须执行死刑。”《法经》规定:“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二者思想都
A.体现出对民众严格的思想控制 |
B.产生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 |
C.有效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
D.推动了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 |
6.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 |
B.稳定社会秩序 |
C.保障平民利益 |
D.维护帝国统治 |
7.
(题文)德国在统一前后教育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德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主要反映了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
B.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程度不同 |
C.民主化程度发展不同 |
D.政治体制本质特征不一样 |
8.
1215年6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不得强迫骑士和其他拥有土地者服额外的兵役。国王如有违反,可对其采取剥夺土地没收财产等手段予以制裁。这反映了《大宪章》
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
B.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
C.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 |
D.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 |
9.
美国学者菲利普这样评价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对这部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总统任命内阁须经参议院同意 |
B.内阁和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
C.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与平衡 |
D.利用内阁限制袁世凯专权 |
10.
《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
A.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 |
B.美国实行联邦制 |
C.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
D.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
13.
1933年,《初中本国史》中写道“从此中国外交史上平添了一页损失的契券:而中华民族的身上又加上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铁链,这是多么痛心的呀!”从此中国政府做不成天朝的迷梦,一切顽强自大的态度,只变成异懦畏蒽的迁就政策了。”材料中的“契券”是指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14.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指出,“鸦片战争的真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之潮流。”材料中“使命”的主要内涵为
A.文明转型,步入工业社会 | B.反抗侵略,发起民族革命 |
C.加快开放,融入整体世界 | D.抛却陈腐,放弃盲目自大 |
15.
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部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天朝田亩制度》 | D.《新学伪经考》 |
16.
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
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
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
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
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
18.
(题文)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这表明当时( )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 |
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 |
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 |
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