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人文艺术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84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20年11月11日,一艘来自英国名为“五月花”的大帆船向美洲陆地靠近。船上有一百零二名乘客,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其内容如下: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领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治里面有两个潮流,自由太过,则成为无政府;秩序太过,则成为专制。数千年的政治变更,不外乎这两个力量的冲动。(中国古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间的一种最良善之调和法。(美国)国会有了弹劾权,那些狡猾的议员往往行使弹劾权来压制政府,弄到政府动辄得咎。
在美国各州,有许多官吏是由民选而来。……(但)必有若干财产才有选举权,没有财产的就没有选举权;且选举亦可能作弊;而对于被选的人亦没有方法可以知道谁是适当。我们中国有个古法:考试。在共和时代考试则亦不可少。
——孙中山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日演讲
材料二 立法院近似西方国会,行使立法权与预算权。另外将西方国会的调查权分出,由新设的监察院行使,并赋予监察院中国古代的弹劾权,以及现代国会的审计权。另外把政府公务员考试与人事考核权由行政权分出,另设考试院,主管全国公职考试命题典试等业务。
——节选自《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认为美国的政治有何弊端?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为解决这些弊端,他提出了什么具体方法?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认识。

2.单选题(共15题)

3.
梭伦制定的法律规定,当因国事发生内争之时,漠不关心国事,不加入任何一方的人,将丧失公民权利,不能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内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B.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C. 个人自由高于城邦利益
D.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4.
格罗特的《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作者的观点是
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
B.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
C.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
D.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5.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C.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6.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7.
“罗马人拥有各种法典,一类原先只应用于公民,另一类只应用于罗马疆域内的异族和旅行者。”“只应于公民”的法典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B.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C.罗马帝国的建立
D.《民法大全》的颁行
8.
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1882年,俾斯麦又说,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统治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国家,没有一个政党有足够的力量,能进行调停。这说明德意志
A.统一前后政体没有发生变化
B.议会仅仅具有象征意义
C.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
D.是一个没有政党的国家
9.
有学者说,“在现代社会发轫之初,王权与贵族之间建立一定的平衡,对现代民主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长期拉锯斗争
B.美国建国初将邦联制调整为联邦制
C.《大宪章》成为英国代议制的基石
D.德国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相互制约
10.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11.
下列根据图中的口号概括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工农兵学商打倒日本强盗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B.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
C.近代民主革命的风起云涌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2.
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别的价值标准。另有一种平等观念。他们对今天看来为“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今天看来为“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领事裁判权
C. 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13.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规定
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
B.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C.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
D.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
14.
“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骚乱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作者
A.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B.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15.
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一措施
A.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推动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C.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16.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17.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
B.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C.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