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845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统治者认识到,钱者,人君之大权,故钱必官自鼓铸。设提点诸路坑冶铸钱司,统领全国26个铸钱监,确立钱文式样,用剂八十八两,得钱千,重八十两十分,其剂,铜居六分,铅锡居三分……大严私铸之令,铸者依法加二等,私造交子者,罪以徒配
——摘编自姚兆余《论北宋时期的货币政策》
宋人张方平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北界(辽)公私交易,使本朝铜钱”,南洋诸蕃国“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近代考古更是证明,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属于阿拉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圈的南洋诸岛国,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到非洲东海岸,制作精良、信用良好的宋钱广泛流通,成为当时区域性的“硬通货
——吴钩《宋代大航海》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以黄金为参照、美元为中心,欧洲货币汇率紧盯美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由此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特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70年代随着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货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钱成为区域性“硬通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况指出北宋时期和二战后货币国际化的异同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教育经费异常短缺的背景下,工矿地区和大城市都是生产发展先进的地区的教育跟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发展要快。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东北地区流行的《农民速成识字课本》采用的是像《三字经》一样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从1952年调整院系、设置专业一年多,高等教育部已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雷克啸《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意义。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图。从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4题)

4.
梭伦制定的法律规定,当因国事发生内争之时,漠不关心国事,不加入任何一方的人,将丧失公民权利,不能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内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B.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C. 个人自由高于城邦利益
D.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5.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规定
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
B.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C.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
D.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
6.
在偏远的农村至今流传着赶牛耕地的口令:“驾、驾”(往前走),“吁、吁”(站住),“喔、喔”(右拐),“过、过”(左拐),耕牛会依照口令有条不紊地帮助农人完成耕作。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A. 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B. 农民训练牲畜的技能
C. 耕牛是人们的好朋友
D. 铁犁牛耕的生产状态
7.
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A.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
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D.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8.
明清时期,”九省通衢”的汉口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剧增17倍,外来人口构成了市民的主体。叶调元有竹枝词云:“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这反映出汉口
A.社会生活习俗有了重大变化
B.是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
C.官府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D.列强入侵推动了商业迅速发展
9.
在唐贞观、永徽时期,永业田只有五品以上勋官和“家贫卖供葬”及“狭乡乐迁就宽者”的一般百姓方可货卖;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田令》又增补了“流移者(包括未经政府批准的流亡人户)”也可货卖。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
A.流民问题日趋严重
B.阶级矛盾尖锐
C.土地买卖限制放宽
D.政府管理失控
10.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11.
读下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①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B.②是隋朝大运河中心,也是政治中心
C.元朝时③瓷窑众多,成为著名的瓷都
D.清政府在④处特许商行专营对外贸易
12.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13.
1912年12月,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上之物品及方法首先发明改良者,得呈请专利”;到了1914年,又陆续颁布了《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民国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振兴民族实业
B.抵制列强侵略
C.完善经济法规
D.指导社会建设
14.
1876年清政府派员参加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1905年清政府商部奏准《出洋赛会章程》共20条,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这表明清政府
A.彻底放弃重农抑商
B.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力图扩大对外贸易
D.极力垄断对外贸易
15.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人,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中国家庭手工业走向衰败
B.中国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中国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16.
1866年,左宗棠创办马尾造船厂时奏称:“臣愚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这说明他创办此厂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筹集资金以充海军军费
C.加强海军海防建设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7.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连成一片,京津冀只有北京和天津经济比较发达,并没有形成那种真正的城市片区。从这一角度看,雄安新区(地理位置见下图)的成立
A.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均衡发展
B.改变了中国延续千年的经济格局
C.有利于京城资源的高效配置
D.使首都专注于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