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7题)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8.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9.
世界政治格局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国际格局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外交更为丰富的内涵,从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极格局确立后,世界分裂为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从苏联方面看,南斯拉夫事件之后……新中国只有作出公开的承诺,才能消除斯大林对中共所怀有的疑惑,才能得到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持。此外,中苏两国在具体问题上虽然有矛盾,但是苏联对中国革命基本上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中苏两国有着几千公里的共同边境,中苏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安全。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20世纪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一直采取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世界事务中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使日本佐藤内阁十分被动……成了“赶不上公共汽车的亚洲孤儿”。日本《产经新闻》撰文写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文章认为,这个新主角有可能由日本和联邦德国充当。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我们对“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探讨,“中心问题之一都是对‘冷战’后美国世界地位做出基本分析”,“美国实力地位的变化,也是包括美国自己在内的各大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建立在20世纪年代美国实力持续增长基础上的美国对外战略,一步步地走向单边主义,“这一时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力量的失衡状态”。
——王辑思主编《高处不胜寒》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面对两极格局,新中国当时是如何选择站位的?作出这样选择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年代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新的情况?列出材料二中涉及的与中国相关的外交大事。
(3)据材料三回答,“冷战”后美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这导致国际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国际格局的变化,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材料一 两极格局确立后,世界分裂为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从苏联方面看,南斯拉夫事件之后……新中国只有作出公开的承诺,才能消除斯大林对中共所怀有的疑惑,才能得到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持。此外,中苏两国在具体问题上虽然有矛盾,但是苏联对中国革命基本上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中苏两国有着几千公里的共同边境,中苏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安全。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20世纪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一直采取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世界事务中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使日本佐藤内阁十分被动……成了“赶不上公共汽车的亚洲孤儿”。日本《产经新闻》撰文写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文章认为,这个新主角有可能由日本和联邦德国充当。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我们对“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探讨,“中心问题之一都是对‘冷战’后美国世界地位做出基本分析”,“美国实力地位的变化,也是包括美国自己在内的各大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建立在20世纪年代美国实力持续增长基础上的美国对外战略,一步步地走向单边主义,“这一时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力量的失衡状态”。
——王辑思主编《高处不胜寒》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面对两极格局,新中国当时是如何选择站位的?作出这样选择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年代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新的情况?列出材料二中涉及的与中国相关的外交大事。
(3)据材料三回答,“冷战”后美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这导致国际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国际格局的变化,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3.单选题- (共23题)
10.
“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他为平民提供在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材料中的“他”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11.
《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由此可见它
A.维护平民利益 |
B.维护私有财产 |
C.维护贵族利益 |
D.维护奴隶制度 |
12.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为此,小明制作了一张海报。下列表述,可能出现在该海报内容一栏的是


A.习惯法→习惯→成文法 |
B.习惯法→公民法→成文法 |
C.习惯→习惯法→成文法 |
D.公民法→成文法→万民法 |
13.
2017年7月25日美国众议院以419票赞成3票反对的绝对多数通过新法案,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和乌克兰危机等为由,追加对俄相关个人和实体的经济制裁。尽管特朗普总统认为该法案存在缺陷,但他并未否决。据此可知
A.国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B.总统与国会间既有分歧也有合作 |
C.总统无权否决国会的法案 |
D.总统与国会立场始终一致 |
14.
《英国史》的作者指出,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流血冲突 |
B.解决了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 |
C.国家实际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 |
D.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 |
15.
1878年到1890年,德意志共有338个工人组织被解散,1800种出版物被禁止,1500多人入狱,900多人被放逐。由此可见,当时的德意志
A.政治上专制色彩浓厚 | B.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
C.宰相享有最高统治权 | D.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
16.
美国联邦党人弗希尔曾说:“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摸,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1787年宪法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设计是
A.三权分立制 |
B.民主共和制 |
C.责任内阁制 |
D.联邦制 |
17.
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这实质上反映了:
A.太平天国主要将领文化素质低 |
B.洪仁玕与主要将领间的矛盾尖锐 |
C.频繁的战争使其书籍无法推广 |
D.《资政新篇》不符合农民的需求 |
18.
下面是19世纪年代末英国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名为《新联盟》的漫画。漫画中的“新联盟”事件


A.使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 |
B.导致列强取得领事裁判权 |
C.使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
D.使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列强 |
19.
1948年12月5日召开了由各纵队司令参加的总前委会议,下达《总攻黄维兵团命令》,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决心是拿出拼老命的精神,在双堆集消灭他的土木系——十八军,坚决摘掉‘总统’王冠上的这颗红宝石!”材料反映的是: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20.
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材料中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
C.列强对华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 |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21.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北京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2.
“这次会战持续了两个月,在当时的抗战初期战场上是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死伤人数最多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其间的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本所谓的不可战胜的神话。”材料描述的“这次会战”是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武汉会战 |
23.
1871年3月19日,巴黎革命政府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发布外省居民书,号召外省的城市和乡村仿效巴黎的榜样。这反映了巴黎革命政府
A.具有全国性政权的特点 |
B.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
C.要求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
D.希望得到广大民众支持 |
24.
著名学者金雁认为:“对外战争冒险失利触发了社会危机后,全俄便急剧卷入革命漩涡。随着貌似强大的沙皇专制似乎完全‘出人意料地’突然崩溃,君主立宪制的前景已不复存在。”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
B.二月革命的爆发 |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成功 |
D.“四月提纲”的颁布 |
25.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赞成两个政权并存 |
B.主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 |
26.
胡乔木在回忆某次会议时说到:“***、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大智大勇,虚怀大度,既能提出完整正确’的建国方案,又能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平等协商国家大事。”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
B.一届政协 |
C.一届人大 |
D.中共八大 |
27.
有学者在评论某事件时说,此事件后“台湾再也不是国家,从此‘中华民国’就在台湾变成‘代名词”’。此学者评论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正式成立 |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
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28.
周恩来说:“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复杂的。但是举行这个会议本身,就意味着经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的增长。”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
A.加强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
B.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 |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
D.完善“求同存异”的方针政策 |
29.
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主导的、为此进行的较早实践是
A.成立世界银行 |
B.成立欧共体 |
C.组建欧盟 |
D.成立华约 |
30.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宣称“日本应该帮助友好的美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对和平作出贡献”,并于同年通过了《武力攻击事态法》等相关法案。这实质上反映了日本
A.极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
B.追随美国进行外交活动 |
C.极力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D.军备力量已经空前强化 |
31.
二战后,驻巴黎的美国记者西奥多·怀特这样描述当时欧洲经济的情况:“它(欧洲)就像一条搁浅在正常潮水无法达到的海滩上的金鱼,如果不能拯救的话,就会死去、腐烂并且污染它周围所有的东西。”基于此,美国
A.提出杜鲁门主义 |
B.组建北约组织 |
C.实施马歇尔计划 |
D.成立经互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7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