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地图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揭示不同时期处于变化中的地理环境及在此环境中人们的活动,是对历史现象某种程度上的动态反映。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根据图一和图二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指出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过程中,中国革命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谈谈自己的认识。(10分)


根据图一和图二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指出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过程中,中国革命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谈谈自己的认识。(10分)
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中国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新民族主主义一面成为旧民族主主义的继续,一面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导。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但民主革命在政治上的胜利并没有带来一个产业革命和自由贸易的时代……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之后,它所面对的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大规模冲击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这种汪洋大海里深藏着和复制着几千年传统留下的影响。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改制的主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两次革命后所面临的共同艰巨使命。(4分)
材料一 1912年中国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 大事 |
1月1日 |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 |
1月28日 | 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
1月30日 | 中华民国实业协会在南京成立,该年成立的实业团体选40多个 |
2月1日 | 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感五项教育方针,以培养共和国民 |
2月12日 | 清帝仪宣布退位,授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 |
2月13日 | 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 |
3月 | 政府颁布剪辨令、禁止缠足令,倡导变革礼仪等社会风俗 |
3月10日 |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朝文武各官照旧供职 |
3月11日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4月1日 | 孙中山正式解临时大总统职,政府、参议院筝不久迁往北京 |
7月10日 | 教育部重订学制,规定小学4年、高小3年、中学4年、本科4年 |
8月25日 | 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4个政团,台并为国民党 |
9月初 | 袁世凯发布《尊崇伦常文》 |
10月22日 | 北京政府公布:报纸报部立案者89种,各党、会报部立案者共85个 |
12月l5日 | 袁世凯颁布《戒严法》 |
材料二新民族主主义一面成为旧民族主主义的继续,一面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导。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但民主革命在政治上的胜利并没有带来一个产业革命和自由贸易的时代……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之后,它所面对的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大规模冲击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这种汪洋大海里深藏着和复制着几千年传统留下的影响。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改制的主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两次革命后所面临的共同艰巨使命。(4分)
2.单选题- (共21题)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A.扩大民主权利 |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
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
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
4.
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与这一改革成就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5.
西塞罗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原则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他指的是( )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6.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
B.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学者简又文一方面称赞太平天国为民族革命史上光辉一页,一方面又说“客观上,在吾国全部历史中,若连内乱外患合计,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仅亚于现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盖无匹也。”下列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完全否定天平天国运动 |
B.客观上承认其巨大冲击力 |
C.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相当于日本的侵略 |
D.颂扬太平天国运动 |
9.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事件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 B.左宗棠收复新疆 | C.义和团运动 | D.国民大革命 |
10.
民国人冯文洵创作的《丙寅天津竹枝词》结尾是“寸土休夸值寸金,盛衰消长系人心。忽然买卖声沉寂,为鉴前车汉(汉口)与浔(九江别称)。”其反映了天津英租界房价大跌的情景。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 B.义和团运动扩展到京津地区 |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11.
1927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认为:“党的责任是努力领导工人日常斗争,发展广大群众的革命高涨,组织暴动,领导他们到武装暴动,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城市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这一主张表明( )
A.革命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 | B.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
C.中共的主要领导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D.中共领导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
12.
该图是一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 B.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
C.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 D.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
14.
华北太岳闻喜三区店头村翻身农民召开敬奉毛主席大会。大家都说:“过去敬灶君爷,什么事都不顶,毛主席一来,咱就翻了身,才是真正的活财神哩!”大会结束后,全村群众到家里都把灶君爷的像扯掉,贴上毛主席像,每天吃啥敬啥,还有鞠躬,形成敬奉毛主席运动。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
B.解放区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
C.新中国成立 |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5.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16.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下列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多党制 |
B.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D.基层民主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一项重要制度 |
17.
下图是丰子恺先生1945年创作的漫画《炮弹作花瓶》,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追切愿望。与这一愿望最为相近的表述是( )


A.化干戈为玉帛,中日和平相处 | B.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
C.铸剑为犁,重建家园 | D.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
18.
1954年,中共中央指出:“达赖、班禅来京出席大会,是西藏进一步靠拢祖国和中央的表现,在政治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中共八大 | D.西藏自治区成立庆祝大会 |
19.
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承认西柏林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肯定西方三国在西柏林的权利和责任。下列史实与上述做法本质完全相反的是( )
A.《马关条约》后日本归还中国辽东 | B.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规定 |
C.英俄支持阿古柏政权 | D.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20.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 B.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 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
21.
中共领导人曾谈到:“……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下列方针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另起炉灶”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一边倒” | D.“两个拳头出击” |
22.
1990~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新时期中国()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D.发展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
23.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
3.选择题- (共1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