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第六中学2017-201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837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君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对于建文帝来说,开国时期的惨烈战事和复杂斗争已经是遥远的过去,现在是要改变爷爷的严酷统治、转向“文治”的新阶段了。建文帝觉得叔叔们拥兵自重、多有不法,是自己地位和权力的巨大威胁,必须“削藩”;爷爷朱元璋遗留下来的政治太苛刻、太粗鄙,应该依“周礼”改制。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逊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摘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文帝改革的意义。

2.单选题(共20题)

3.
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A.提高平民地位
B.调和社会矛盾
C.保护贵族利益
D.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
4.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否定了基督教长期传颂的教义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5.
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他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6.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7.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耕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8.
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而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他处。这个故事说明
A.守旧贵族反攻倒算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9.
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
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
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
10.
近代一位日本官员说:“这就像乘坐三等火车一样,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但是,当更多的乘客进后,这里就没有位子给他们坐了。假如你在肩肩相擦、用双臂支撑自己时失去了自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位置……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间。”据此可知,这位官员主张
A.大力发展交通
B.努力发展经济
C.学习欧美文化
D.进行对外扩张
11.
卫鞅曰:“……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材料体现了商鞅
A.富国强兵的目标
B.改革变法的决心
C.取信于民的姿态
D.打击贵族的气势
12.
(题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在当时看来,“我”能做的应是
A.改革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
B.解放农奴,给予土地
C.进一步强化农奴制度,以巩固统治
D.开办手工工场,以发展工商业
13.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英、法、奥斯曼帝国结成同盟同沙皇俄国进行的一次战争。鸦片战争英国打败中国,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打败沙俄。实质反映(  )
A.工业资本打败商业资本
B.工业国打败农业国
C.海军强国战胜陆军强国
D.先进社会制度战胜落后社会制度
14.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间存在敌对情绪,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 )
A.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B.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C.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D.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15.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与第二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6.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根本性措施是
A.实行中央集权,推行县制
B.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C.发展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废除贵族特权,军功授爵
17.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18.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
19.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20.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21.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22.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3.选择题(共2题)

23.

《土地的誓言》本文写于{#blank#}1{#/blank#}十周年,作者{#blank#}2{#/blank#},原名{#blank#}3{#/blank#},有长篇小说代表作《{#blank#}4{#/blank#} 》《{#blank#}5{#/blank#} 》等。课题的意思是{#blank#}6{#/blank#} 。


24.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