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地一次重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齐纪二》
材料二(太和)九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艰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离职)相付。
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着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前北魏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2) 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时解决土地问题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3) 从文明史的视角,指出孝文帝上述改革的历史价值。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地一次重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齐纪二》
材料二(太和)九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艰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离职)相付。
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着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前北魏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2) 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时解决土地问题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3) 从文明史的视角,指出孝文帝上述改革的历史价值。
2.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勇于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规则 I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其实并足以解择其现象者。……
规则Ⅲ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 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追性质。……
规则 IV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
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和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 。 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 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 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 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 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 第二, 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 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一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三 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
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
(3)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响 。
规则 I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其实并足以解择其现象者。……
规则Ⅲ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 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追性质。……
规则 IV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
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和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 。 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 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 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 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 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 第二, 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 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一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三 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
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
(3)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响 。
2.单选题- (共10题)
3.
(题文)在雅典贵族政治时代,能够参加公民大会的,除贵族外,只有少数与贵族有关系的平民。通过改革,所有雅典公民均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同等的表决权。当时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约为10 000人,贵族约为2 000人。关于此次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发生在克利斯提尼时期 |
B.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检察机关 |
C.贵族世袭特权被彻底的根除 |
D.雅典居民拥有同等的表决权 |
4.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资料记载:“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真实地反映了武汉会战后战争特征 |
B.材料中的“某战场”是指中国的正面战场 |
C.“犬牙交错”是因为全民族抗战尚未形成 |
D.材料反映相关情况主要出现在抗战初期 |
5.
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 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 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A. 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 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 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6.
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7.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
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
8.
布罗代尔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这场战争”
A.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
B.荷兰取得独立,成为了“海上马车夫” |
C.英国获胜,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地位 |
D.西班牙失败,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 |
9.
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
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田赋 | 工商税(含盐税、厘金、关税等) | ||
数额(单位:元) | 百分比 | 数额(单位:元) | 百分比 | |
1842年 | 42,293,282 | 76 | 13,030,589 | 24 |
1885年 | 49,829,423 | 48 | 53,405,201 | 52 |
1890年 | 51,999,675 | 44 | 66,323,100 | 56 |
1903年 | 57,269,194 | 38 | 92,143,422 | 62 |
1911年 | 74,076,073 | 27 | 202,723,658 | 73 |
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 |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 |
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 |
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 |
10.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
A.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
B.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
11.
(题文)《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在描述西方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极端唯美的,那种阳春白雪的高调使得它只可能在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流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根基,因而它显得底气匮乏和先天孱弱,更为糟糕的是,它太内化,太个人主义,太拘泥于个人感受,同社会潮流的距离也太远了一些”。下列作品符这一流派的是( )
A.![]() | B.![]() | C.![]() | 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