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836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它们是: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世界格局将取决于八大文明的相互作用。“未来世界政治的轴心”将是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尽管西方文明目前还掌握着主导权,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正在缩小,西方文明要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
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3.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井结台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2.单选题(共19题)

4.
史学家钱乘旦认为:“人们从来都把雅典看作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可是在‘民主’的源头上,我们就看到了金钱的力量。有钱人不一定是血统上的贵族,但他们是金钱上的贵族。”他的说法
A.否定了雅典公民政治的民主性
B.肯定了雅典打破血缘政治的进步性
C.揭示了雅典城邦体制的阶级性
D.指出了雅典划分财产等级的局限性
5.
《十二铜表法》注重诉讼程序的"正义与不正义"之分,而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学总论》则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等问题上。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法律调整
B.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更加完备
C.统治者决定法律的价值取向
D.人文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深刻
6.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讨论制定宪法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希望自己能称为“德国皇帝”,但却遭到巴伐利亚国王为首的很多国王的反对,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承认普鲁士国王居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这说明德意志帝国
A.实行联邦制原则
B.国家统一尚未完成
C.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D.皇帝权力受到限制
7.
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的1787年宪法:“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雅克·索雷实际上指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
A.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
B.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
C.制宪过程就是新贵族的夺权
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
8.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
A.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方针
B.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
C.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
D.彰显中共全民族抗战精神
9.
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中共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B.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C.长征是中共的北上抗日方针
D.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10.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拼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 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 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C. 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 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
11.
1946年美苏关系开始恶化,蒋介石向美国“一边倒”,迫使斯大林转而支持中共全力夺取东北。在中共七大上***就曾预言,“国际援助一定要来”“如果不来,杀我脑袋”,并再三提出“东北是重要的”,是夺取全国胜利“决定的一环”。材料说明
A.东北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
B.中共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成为取胜关键
C.东北地区成为战后美苏两国冷战对抗的主要战场
D.苏联的无私援助成为中共在东北取胜的关键因素
12.
列宁认为,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真正革命民主国家下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国家即“人民的,首先是工人和农民的武装组织”来指导全部企业。它“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基础之上的,没有脱离而且也不可能脱离这个基础的国家”。这说明列宁
A.反对社会主义革命
B.主张向社会主义过渡
C.要求工人监督政府
D.主张无产阶级专政
13.
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A. 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
B.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 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
D. 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
14.
在2016年海峡两岸暨港澳侨界圆桌峰会上,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在圆桌峰会上指出:“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材料中“九二共识”界定的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
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
D.“平等协商”
15.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表明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
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16.
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国是重点,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方针。此外交方针的提出说明
A.采取灵活外交策略
B.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C.实行多边外交战略
D.实施独立自主不结盟
17.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围绕自身利益在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18.
冷战后20多年间,美日同盟经历了三次调整,使同盟从最初的“专守防卫”扩大到“周边事态”,再进一步拓展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美日同盟关系的三次调整可以说明
A.美国已放弃了对日本的控制
B.美日关系的不平等性在进一步增强
C.美日同盟的适用范围在缩小
D.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19.
“当柏林墙竖立之后,华盛顿感到‘舒了口气’。虽然肯尼迪公开谴责这是对边界的野蛮封锁,但‘实际上认为柏林墙是结束柏林危机的转折点’。”这是因为“柏林墙”的修建
A.减少了美苏直接冲突的可能
B.遏制了苏联势力进一步扩张
C.便利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D.为美国组建北约提供了借口
20.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21.
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说明
A.中国城市发展有限,无力带动农村经济
B.农村经济落后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
C.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22.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