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单选题- (共22题)
2.
(题文)梭伦改革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到后来却证明非常重要,绝大多数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最高统治者 |
B.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
D.平民对城邦事务取得一定参与权 |
3.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写道:“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上是北京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作者这一观点
A.错误,未认识中国制度的落后性 |
B.正确,说明了战争实质. |
C.错误,立足于英国角度思考战争 |
D.正确,阐述了战争原因 |
4.
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由此可见他( )
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
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
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
5.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革命道路和革命进程 | B.组织调整和军事路线 |
C.领导阶级和革命同盟 | D.思想路线和革命目标 |
7.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
C.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
8.
(题文)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一变化说明此阶段
A.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 |
B.民主制度的得以重建与完善 |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
9.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都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当时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手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10.
《吕氏春秋》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下列有关该生产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反映了商周时期贵族生活状况 |
B.铁犁牛耕是该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 |
C.春秋时期商鞅变法正式确立该模式 |
D.集体劳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11.
1949年,***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
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
12.
我国曾经发行过一套主题为重要明清小说的邮票。冯其庸先生认为这部作品的主人翁说话疯疯颠颠,什么也不干,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这部作品应该是
A.《三国演义》 | B.《水浒传》 |
C.《西游记》 | D.《红楼梦》 |
13.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
14.
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铹枯骨,人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
C.反对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
16.
1949年***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促进了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湖”出现的是
A.“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
B.“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
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
17.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有一个画面,卫鞅对秦孝公说:“强兵之本,在激赏于民。劳而无功,战而无赏,必生异心。我在山河村听到老秦人民歌:‘有功无赏,有年无成,有荒无救,有田难耕。’”为改变秦国此状况,后来卫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时,采取了
①按军功授爵
②奖励耕织
③建立县制
④实行土地私有
①按军功授爵
②奖励耕织
③建立县制
④实行土地私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8.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影响是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
观察下图,人类历史越过战争的废墟继续前进。通过前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的最主要“收获”是逐渐认识到


A.阿以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以解决 |
B.阿以矛盾需要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 |
C.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外来干预 |
D.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恐怖主义威胁 |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做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件重大事件”应该是
A.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 |
B.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
C.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
D.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
22.
下列有关联合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西洋宪章》首先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
②《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这是联合国名称的由来
③1945年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
④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①《大西洋宪章》首先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
②《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这是联合国名称的由来
③1945年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
④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主要历史条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不同程度的发展
②受十月革命影响各国都成立了共产党组织
③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掠夺殖民地,激化民族矛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不同程度的发展
②受十月革命影响各国都成立了共产党组织
③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掠夺殖民地,激化民族矛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3.选择题- (共5题)
24.已知豌豆红花(A)对白花(a),子粒饱满(B)对子粒皱缩(b)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4个纯合亲本,甲:白花子粒饱满高;乙:白花子粒饱满矮茎;丙:红花子粒饱满矮茎;丁:红花子粒皱缩矮茎.
25.已知豌豆红花(A)对白花(a),子粒饱满(B)对子粒皱缩(b)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4个纯合亲本,甲:白花子粒饱满高;乙:白花子粒饱满矮茎;丙:红花子粒饱满矮茎;丁:红花子粒皱缩矮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