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835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6

1.单选题(共18题)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愈益民主化”开始于
A.希波战争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里克利改革
2.
泰米斯托克利是雅典“十将军委员会”成员之一,曾为雅典城邦屡建功勋,但后来却贪赃受贿,甚至出卖国家利益,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这种处置方式产生于
A.城邦最早出现时期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改革时期
3.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
A.少数精英操纵着政府权力
B.公民意识强烈
C.公民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
D.人文精神浓厚
4.
“无论是为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为此,罗马当局
A.完善习惯法B.发展万民法
C.颁布成文法D.固守公民法
5.
《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没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均不能先占”。由此判断罗马法()
A.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B.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进取
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
6.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有关罗马法的一些表述,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C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D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A.A
B.B
C.C
D.D
7.
托克维尔评价近代某国政体“既反对君主政体,又反对地方分权制度”,该国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8.
北京时间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正式出炉,首相卡梅伦随即宣布辞职,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
A.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
B.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
C.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
D.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
9.
2016年美利坚合众国总统选举于2016年11月8日星期二举行,以下不属于美国总统职权范围的是:
A.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B.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C.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D.任命和罢免最高法院法官
10.
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A. 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B. 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
C. 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 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11.
在1787年宪法制定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这则小故事表明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A.限制民主
B.防止谬误
C.强化中央集权
D.保障国会权力
12.
学者景德祥在《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一文中认为:“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下列各项中属于德国“民主成分”的是:
A.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B.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
C.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D.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13.
自18世纪开始,英国历任首相须率其全体僚属向议会负责,若议会不支持政府决策,可能造成政府官员总辞职,届时议会需解散重选或改由反对党执政。英国此种政治运作方式,实为近代何种制度之先声(   )
A.开明专制B.三权分立C.责任内阁D.君权神授
1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这一规定主要照顾了:
A.南方的利益
B.北方的利益
C.大州的利益
D.小州的利益
15.
《清代学术概论》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此战之后……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开始输入。”该战之后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 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的资本输出
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6.
1852年,英国驻广州商贸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数十年之久,并且已经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商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D.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17.
最能反映英国侵华本质目的的条款是
A.割香港岛
B.赔款
C.协议关税
D.领事裁判权
18.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图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能让外国人到长江流域游历、经商和传教
B.使战争中获得的部分权益能得以落实
C.确保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
D.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