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834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人跨海而来”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把烈火”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 北魏政府: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三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材料二中“废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三中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哪种土地制度?
(4)试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单选题(共54题)

4.
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
①鼓励发展工商业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
④成立公民陪审法庭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6.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7.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8.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
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9.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猎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10.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政治权利的要求
11.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并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运动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
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深厚的封建色彩
12.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
③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
④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
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①公民大会
②“四百人会议”
③陪审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4.
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
王安石制定的“强兵”之法有
①改革科举制度
②保马法
③设军器监
④将兵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
一些史学家常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那么被称为“元魏”的是
A.战国时期的魏国
B.秦朝
C.隋朝
D.北魏
17.
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是
A.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D.维护政府的统治
18.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C.加强军事实力
D.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
19.
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主要原因都是
A.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B.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
20.
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21.
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B.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
C.实行铁路国有政策D.准许民间创办报馆,鼓励私人办学
22.
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23.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此,他制定的“富国”之法有
①改革科举制度
②方田均税法
③改组太学
④农田水利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
C.①②③⑤D.②④⑤
25.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与商鞅变法相比,相似之处是
A.改革科举选拔制度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改制地方行政区划
D.改变土地所有制度
26.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7.
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28.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以下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B.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
C.民族融合大发展时期
D.文化科学空前繁荣时期
29.
下列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清军入关
30.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
31.
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保马法
B.将兵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32.
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先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是
A.英国
B.泰国
C.美国
D.琉球群岛
33.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①整顿吏治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行汉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34.
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直接出发点是
A.增强秦国国力
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
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
35.
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深刻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作者用作品中人物的话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这里“刚刚开始安排”指的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措施B.加强农奴制的措施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措施D.开展工农运动的措施
36.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氐族
B.鲜卑族
C.羌族
D.匈奴族
37.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导致国内市场狭小
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
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
④暴力斗争不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8.
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
A.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B.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C.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D.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
39.
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
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
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
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40.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41.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42.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43.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全部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所有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4.
秦国被视为“虎狼之国”是因为
A.秦人勇于战斗
B.鼓励耕织
C.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
45.
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46.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代表少数民族的利益
D.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47.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政府的统治
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8.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农民起义
C.王安石变法
D.“戊辰战争”
49.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③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④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0.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新变化主要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51.
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
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2.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53.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54.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D.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55.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56.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57.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天皇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C.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3.选择题(共16题)

58.

下列植物中,具有根、茎、叶的是(  )

59.

下列植物中,具有根、茎、叶的是(  )

60.

下列植物中,具有根、茎、叶的是(  )

61.

– I am afraid that I can't finish the task successfully

– Don't worry . You __________ plenty of time to do it

62.已知函数f(x)=x2﹣1.
63.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64.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blank#}1{#/blank#}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blank#}2{#/blank#}(填物态变化名称).

65.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blank#}1{#/blank#}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blank#}2{#/blank#}(填物态变化名称).

66.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blank#}1{#/blank#}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blank#}2{#/blank#}(填物态变化名称).

67.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blank#}1{#/blank#}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blank#}2{#/blank#}(填物态变化名称).

68.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blank#}1{#/blank#}过程中{#blank#}2{#/blank#}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blank#}3{#/blank#}.

69.

在朝鲜战场上,中朝两国军民并肩作战,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上甘岭战役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下列史实与上甘岭战役不相符的是(   )

70.

在朝鲜战场上,中朝两国军民并肩作战,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上甘岭战役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下列史实与上甘岭战役不相符的是(   )

71.

读课文《伟大的悲剧》,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blank#}1{#/blank#}到了第二天,{#blank#}2{#/blank#}吃掉一天的口粮外,{#blank#}3{#/blank#} 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72.我国一企业出口的某商品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800元,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8,如果后来国内物价上涨了20%,且人民币对欧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甲商品用欧元标价,其价格则为:(    )
73.我国一企业出口的某商品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800元,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8,如果后来国内物价上涨了20%,且人民币对欧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甲商品用欧元标价,其价格则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5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