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
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材料三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随着需求量的不断上升,糖价越来越贵,欧洲人的钱都被穆斯林商人赚走了。他们急需找到新的热带土地用来种植甘蔗,打破穆斯林的垄断。……他(哥伦布)第二次驶往美洲大陆的船舱里就带着甘蔗苗,这一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加勒比海地区从此变成了全世界的蔗糖生产基地,原有的热带雨林被砍伐殆尽,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非洲人之所以被大批贩卖到美洲为奴,原因也是因为糖。
——袁越《糖是一种毒药》
(1)依据材料一,概括糖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的作用。(4分)
材料二由于茶叶出口量增长迅速,市场需求增加,从而刺激了国内茶叶种植业的发展,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品种增多。清初全国茶叶产量为235万担,光绪年间增至450万担,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用于出口。随着茶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中劳动力的分配,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
——仲伟民《茶叶、鸦片贸易对19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茶叶贸易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出现茶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孙家大娘在伊身后轻柔地说:“梅生娘,悠着点劲儿吧,这个干法如何能熬到天黑?”其余二人也在伊身前身后说了同样意思的话。……豌豆的味道对伊施放着强烈的诱惑。伊的手几次就要伸到磨盘上去,又怯怯地缩回来。伊知道,同样的事情,孙大娘可以干,马二婶可以干,李大嫂也可以干,惟独自己不能干。伊的丈夫是富农,前不久,因为毒死社里的耕牛,被送到劳改营里去了。伊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毒死耕牛。伊想着丈夫被抓时的情景,心里冰凉。马家二婶从背后戳戳伊的腰,伊果断地摇头。
——莫言《粮食》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豌豆的味道对伊施放着强烈的诱惑”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农作物生产对劳动力的影响。(8分)
材料一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1)依据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
材料二洋务时期的新式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学堂种类不多、规模不大,教学内容又始终笼罩在“中学为体”的氛围之中,并一直没有摆脱附属科举的地位,然而它却在延续千年的封建教育堡垒上第一个打开了缺口,吹入了新风,植下了新学的种子。
——杨益茂《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三一位78级学生描述说:“当时一个同学特别兴奋地骑车来告诉我,说要恢复高考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涌而出。我跟同学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这下有希望了!当时那种情况,有点像在黑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什么东西都看不见。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当于前头突然冒出火光,当时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着赶快蹦到那儿去。”
——《商道》编辑部《1978年后的邓小平和他的中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恢复高考”的社会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西汉教育、洋务教育与新时期教育实施的必要性。(10分)
2.单选题- (共19题)
A.打破世袭特权的垄断地位 |
B.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 |
C.扩大民主政治范围和途径 |
D.满足工商业者和平民要求 |
A.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 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
C.1721年沃尔波尔内阁的建立 | D.1832年议会改革的胜利 |
A.和平夺权仍有很大的可能性 | B.布尔什维克党已掌握苏维埃 |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岌岌可危 | D.十月革命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

①开启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②有利于加强两岸人民的了解
③表明两岸传统文化一脉相承④体现一国两制构想巨大魅力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A.率先为印度和越南所接受 |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
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B. 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
B.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D. 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
1702-1714 | 1714-1720 | 1720-1750 | 1750-1760 | 1760-1770 | 1770-1780 | 1780-1790 | 1790-1800 |
3 | 6 | 38 | 156 | 424 | 642 | 287 | 506 |
——据李培锋:《英国18世纪的农民反圈地模式与法治传统》
A.圈地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 B.圈地逐渐由个人行为过渡到政府行为 |
C.圈地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 D.圈地破坏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 |
A.普希金 | B.列夫·托尔斯泰 | C.列宾 | D.柴可夫斯基 |
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 |
B.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
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 |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
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
C.《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
D.《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
A.相对论 | B.进化论 | C.量子论 | D.唯物论 |
A.乾嘉时期的考据学风 |
B.晚清时期中体西用说 |
C.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 |
D.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 |
①未真正理解革命纲领的实质 ②具有杀富济贫式的革命精神
③把民主革命理解成传统的农民革命 ④体现了三民主义反封建的局限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A.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 B.暴露出科举制录取的弊端 |
C.起到了高薪养廉的作用 | D.埋下国家积贫积弱的祸根 |
A.赶英超美的狂热 |
B.美苏冷战的升级 |
C.经济发展的需要 |
D.朝鲜战争的危局 |
A.历史学家会站在各自立场不断改变历史视角 |
B.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始终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
C.不同时代的人对历史事物的评价有明显差异 |
D.历史学家的观点会因国家利益的不同而不同 |
3.选择题- (共15题)
在水平桌面M上放置一块正方形薄木板abcd,在木板的正中点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如图所示.先以木板的ad边为轴,将木板向上缓慢转动,使木板的ab边与桌面的夹角为θ;再接着以木板的ab边为轴,将木板向上缓慢转动,使木板的ad边与桌面的夹角也为θ(ab边与桌面的夹角θ不变).在转动过程中木块在木板上没有滑动,则转动之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据报导:我国一家厂商制作了一种特殊的手机,在电池能耗尽时,摇晃手机,即可产生电能维持通话,摇晃手机的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如果将该手机摇晃一次,相当于将100g的重物举高40cm,若每秒摇两次,则摇晃手机的平均功率为(g=10m/s2)( )
如图所示,一质量M=50kg、长L=3m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平板车上表面距地面的高度h=1.8m.一质量m=10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v0=7.5m/s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平板车,滑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