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安徽江淮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832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3/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地方行政制度是一个国家统治制度中的重要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而在刘邦重建帝业的过程中,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一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由此我们看到,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在当时,并不是说把全国划分成几个地方行政区,乃是这几区地方各驻有中央宰相,即成为中央宰相府的活动分张所。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中央需要派一个大员来镇压某地方,就派一个外驻的宰相。在元代,共计有如是的十个分张所,并不是全国地方行政分成十个区。行省制度在法理上的实际情形是如此。……这种行省的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所以一直沿袭到近代,依然有其痕迹。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不能监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为,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联邦事务。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联邦宪法、法律以及以联邦名义缔结的条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各州必须遵守;州的宪法或法律,凡与联邦宪法、法律或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的联邦制的特点。
2.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了解的世界范围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2()年代中,总共才14 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年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将近100万移民。……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观点看,这种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结果,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种族方面几乎完全欧化。……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评价这一变化。(4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工业革命后欧洲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指出 19世纪有利于欧洲人口迁移的因素,并指出其作用。(14分)
3.
教育发展的特点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太学生数量示意图

材料二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一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此类教育很适合意大利城市商业社会的需要,实用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色。……少部分学生进入“拉丁学校”学习。1 5世纪随着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拉丁学校教育内容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人文主义者把他们的理想贯彻到教育实践中。……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世俗教育,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人们的宗教知识,而是注重培养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人文主义教育是“自由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它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贵族教育,真正能享受人文主义教育的是那些君主、显贵和富裕市民的子女。
——《欧洲文艺复兴史》
(1)依据材料·指出西汉太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兴起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指出14-16世纪意大利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单选题(共15题)

4.
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纪录的事。而在“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由此可见,事件的时间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问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曲辕犁的出现   ②秦王朝建立③罗马帝国建立   ④董仲舒上《天人三策》   ⑤梭伦改革
A.⑤②③④①B.⑤③①②④
C.②⑤③④①D.⑤②④③①
5.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最能支持该论断的是
A.十将军职位不对全体公民开放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公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6.
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对于严重的案件即使证据不足,也可以判定有罪
C.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D.主要依据法律和法学家解释对罪行进行判决
7.
(题文)“英同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下列英国的制度与“中世纪的政治体制”无关的是()
A.责任内阁制B.两党制
C.君主立宪制D.议会制
8.
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
③行政长官都要向议会(国会)负责
④下院(众议院)议员都由国民选举产生.
⑤都以明确的宪法文本确立了本国的政治制度
A.①④⑤B.①③⑤
C.①③④D.①②④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
A.联邦议会中的各邦地位平等B.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C.帝国宰相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宰相
10.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等。下列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B.商业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
C.认识到物质对思想的影响D.主张重农抑商、重本抑末
11.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①使交通工具实现机械化
②英国的议会改革
③德意志的统一
④越来越多的工人佩戴手表 ⑤法国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
C.①③④D.①②④⑤
12.
(题文)下图是1857-1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增长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关于垄断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B.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C.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D.有利于缓解劳资矛盾
13.
“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是()
A.法律的权威每个人自由根本对立B.法律必须严格约束公民个人行为
C.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D.城邦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
14.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自我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请问下列四位思想家的观点中,能最有力反驳查理一世的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盂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C.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D.康德的人要自律的观点
15.
某中学生参加综艺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网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确定不了正确答案,他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明朝D.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16.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以北土风气高燥,绵毳断续,不能成缕,纵能做布,亦虚疏不堪用耳……南方卑湿,故作缕紧细,布亦坚实。”这说明当时()
A.气候造成北方棉花种植困难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气候影响南北棉纺织业发展D.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17.
观察下图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征的示例,把相关空格补充完整后正确的一项是
一、古朴民风的先秦诗歌
二、恢弘华丽的汉赋
三、辉煌灿烂的唐诗
四、 的宋词
五、异军突起的元曲
六、 的明清小说
A.语言质朴、格律严谨的宋词
B.为盛世而生的宋词
C.豪放与婉约并存的明清小说
D.极摹人情世态的明清小说
18.
2015年是中国传统的“羊”年。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
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
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