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831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1/2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建国伊始的各个国家一样,雅典初期的政体也是王政。在公元前八世纪前后,王政开始向贵族制过渡。它大约是这样的政体:执政官由九名贵族担当,分管内政、军事、司法、宗教等事务,任期一年,另外有由贵族组成的长老会议辅佐政事。进入公元前七世纪,这种贵族制渐渐与雅典现状不合。依靠工商事业强大起来的新兴阶级开始抬头,这个自由市民阶层对于空有经济实力而无法参与国政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同时与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相反,只有少量土地的自作农阶层也加入了反抗的行列。于是,公元前594 年梭伦著手进行改革,并使用强权迫使贵族认可。在地中海世界里,率先实行的“梭伦改革”使雅典从贵族制脱颖而出,令后人一提起城邦国家就立刻想起民主政治。
材料二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1)根据材料一,从统治特征的层面概述雅典政体演变的过程及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8分)
2.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材料二:  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君臣地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国家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政治生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中国古代政体的根本不同。(4分)
3.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清)
材料二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7月4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差异。(4分)
(2)美国民主派领袖杰弗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而乔治•布什则认为自己“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自的理由所在。(8分)

2.简答题(共1题)

4.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4分) 根据材料,上述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准确地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4分)

3.单选题(共13题)

5.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激化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6.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7.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8.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B.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C.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9.
***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10.
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针对土地革命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曾论述到:“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种土地分配标准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B.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C.满足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D.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
11.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结业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D.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12.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使落后的俄国的发展进程大大加速’,仿佛一下子‘就赶上了意大利和英国,并且几乎赶上了法国’。”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民主革命的完成有助于俄国成为强国B.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民主革命使俄国变成资本主义强国D.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13.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
14.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戏称为“围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下列各项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高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就是网上交流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15.
******指出:“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外交政策和活动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
“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A.占领德国B.建立北约
C.实施马歇尔计划D.提出杜鲁门主义
17.
美国史学家沃尔特说:“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当时限制美国“威力”的国际力量包括
①欧盟 ②日本 ③不结盟运动 ④中国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4.选择题(共1题)

18.在某100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mol•L﹣1、0.1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物质的量浓度( mol•L﹣1)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