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下图一至三所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成果材料:

(1)将三幅图所示政治文明成果填入下表。
(2)图一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创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二为代表的政治文明成果的看法。它对图三政治文明建设留下了什么有益的历史财产?
(4)综上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中西方政治文明的看法。
下图一至三所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成果材料:

(1)将三幅图所示政治文明成果填入下表。
国家(朝代、城邦) |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政治文明成果 | | | |
(2)图一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创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二为代表的政治文明成果的看法。它对图三政治文明建设留下了什么有益的历史财产?
(4)综上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中西方政治文明的看法。
2.单选题- (共12题)
2.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他()
A. 推翻了君主制,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C.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 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A. 推翻了君主制,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C.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 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3.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这里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社会变迁 |
B.文明传承 |
C.道德标准 |
D.阶级分析 |
4.
《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原因是
A.是在平民的强烈要求斗争下颁布的 |
B.法典给平民一定的好处 |
C.实现了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条文可依 |
D.它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 |
5.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C.罗马法为现实服务 |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6.
英国责任内阁制在18世纪中叶开始形成,其中“责任”一词意义是
A. 负有立法责任,对议会负责
B. 负有政治责任,对议会负责
C. 不符政治责任,对议会负责
D. 负有政治责任,不对议会负责
A. 负有立法责任,对议会负责
B. 负有政治责任,对议会负责
C. 不符政治责任,对议会负责
D. 负有政治责任,不对议会负责
7.
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撰写的《常识》中认为英国政体是“君主政体暴政和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这两种“暴政的残余”分别体现在( )
A.国王和上议院 | B.国王和内阁 | C.国王和下议院 | D.内阁和上议院 |
8.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由此判断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A.海外贸易 |
B.和平环境 |
C.地理位置 |
D.宪政制度 |
10.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
11.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拥弃 |
B.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
C.罗马法追求完美境界 |
D.罗马法主张消除压迫,使社会公平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