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形象展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两个制度?与图一相比,图二所示制度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是古代中国哪一朝代的行政区图?分别写出图中直接管辖A、B两地区的中央机构名称。
材料三 国会有下列各权:
(1)赋课并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输入税与国产税,偿付国债、并计划合众国之国防与公共福利。但所征各种税收、输入税与国产税应全国划一……
(2)铸造货币,厘定国币及外币之价格,并规定度量衡之标准……
(3)招募陆军并供给陆军军需……
——美国1787年宪法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拥有哪些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规定否定了哪一制度?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形象展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两个制度?与图一相比,图二所示制度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是古代中国哪一朝代的行政区图?分别写出图中直接管辖A、B两地区的中央机构名称。
材料三 国会有下列各权:
(1)赋课并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输入税与国产税,偿付国债、并计划合众国之国防与公共福利。但所征各种税收、输入税与国产税应全国划一……
(2)铸造货币,厘定国币及外币之价格,并规定度量衡之标准……
(3)招募陆军并供给陆军军需……
——美国1787年宪法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拥有哪些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规定否定了哪一制度?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英国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馆;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
(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3)英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并可在各通商口岸租地盖房、设立教堂、医院、仓库等;
(4)英商船可在长江通商各口往来……
(1)材料一是中国近代哪一条约的内容?请写出这一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其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发生在哪次列强侵华战争中?这次侵华战争签订了哪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其签订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如何?
材料三 《五四运动回忆录》收录了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吴玉章、邓颖超、许德珩等人撰写的回忆录,共41篇……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过程。

(3)阅读材料三,你认为《五四运动回忆录》的作者应该把哪一事件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这些五四运动的亲历者们在运动中喊出了许多代表中国人民心声的口号,请举出两例。
材料一
(1)英国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馆;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
(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3)英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并可在各通商口岸租地盖房、设立教堂、医院、仓库等;
(4)英商船可在长江通商各口往来……
(1)材料一是中国近代哪一条约的内容?请写出这一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其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发生在哪次列强侵华战争中?这次侵华战争签订了哪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其签订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如何?
材料三 《五四运动回忆录》收录了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吴玉章、邓颖超、许德珩等人撰写的回忆录,共41篇……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过程。

(3)阅读材料三,你认为《五四运动回忆录》的作者应该把哪一事件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这些五四运动的亲历者们在运动中喊出了许多代表中国人民心声的口号,请举出两例。
2.单选题- (共34题)
4.
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
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
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
5.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
B.乙建议政府保护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
6.
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
C.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 |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
7.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既是罗马繁荣的基础,也是罗马衰落的根源 |
B.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
C.构成了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
D.维系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
9.
《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警惕”专制政治,“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
①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
②国会可以随时对总统提出弹劾
③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国会的批准
④最高法院拥有对法律的司法解释权
①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
②国会可以随时对总统提出弹劾
③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国会的批准
④最高法院拥有对法律的司法解释权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1.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法国与美对比,相同之处是
A.国会议员都是由总统任命 |
B.总统都是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 |
C.国会议员的任期都是四年 |
D.总统的权力都受到一定的制约 |
12.
在英国、美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继续得到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国王可以不经议会停止法律实施 |
B.美国参议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
C.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不需要经过议会同意 |
D.法国有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 |
13.
(题文)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
A.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 |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
C.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
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
14.
华盛顿将1783年的美利坚合众国比喻为“沙粒扭成的绳子”,下列解释符合这个比喻的是
A.联邦政府是十三州的协调机构 |
B.总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 |
C.美利坚合众国实行三权分立 |
D.当时的美利坚合众国是个松散的联盟 |
15.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16.
有历史学家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以上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 |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
D.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
17.
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1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其中“新”不能体现在
A.中国革命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B.中国革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 |
C.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 |
D.中国革命开始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
20.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B.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
C.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
D.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
21.
某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开幕式那天,165位代表和6位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出席大会。代表们对号入座,第39号席上,坐着湖南代表***。蒋介石也坐在会场里.材料反映的会议
A.明确中共的奋斗目标 |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
C.决定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
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
22.
91年浴血荣光,91年红旗漫卷。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它纪念的历史大事是
A.南昌起义 |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C.秋收起义 |
D.井冈山会师 |
23.
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
C.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
24.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出发地是
A.南昌 |
B.瑞金 |
C.遵义 |
D.延安 |
25.
(这场战争)“是作为欧美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这场战争
A.使中英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
B.引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 |
C.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 |
D.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
26.
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
B.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
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
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 |
28.
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该出自
A.《北京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31.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侵华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且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
A.中英协定关税 |
B.赔款2100万银元 |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
D.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
32.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它的主要影响是( )
A.扰乱地方社会秩序 |
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 |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
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
33.
***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共产党要走
A.城市中心道路 |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
C.统一战线道路 |
D.国共合作道路 |
34.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 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
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 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
35.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