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狙《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利。……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英国《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作了哪些规定?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传统的君主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3)美国1787年宪法,说明其如何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4)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材料一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狙《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利。……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英国《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作了哪些规定?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传统的君主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3)美国1787年宪法,说明其如何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4)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单选题- (共30题)
4.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7.
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与城邦(或疆域)大小存在矛盾,认为城邦不能太大。美国建国初期也曾为此苦恼,美国最终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民主原则 |
B.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
C.实行责任内阁制 |
D.实行代议制和联邦制 |
9.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1.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这一天


A.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
C.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
D.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光复 |
15.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赞成两个政权并存 |
B.主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 |
18.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B.“一国两制”的提出 |
C.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 |
D.“九二共识”的达成 |
22.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的目的在于
A.缓和中美关系,对抗苏联 |
B.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保持一致立场 |
C.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
D.调整亚太战略,阻止中国统一 |
26.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强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上述材料表明
A.苏联解体 |
B.多极化趋势出现 |
C.两极格局形成 |
D.世界新格局形成 |
27.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强大的稳定因素。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这说明( )
A.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引起长期的动荡 |
B.冷战只存在意识形态的斗争 |
C.冷战期间,世界局部地区没有爆发战争 |
D.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28.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 |
B.马歇尔计划 |
C.北约的成立 |
D.德国的分裂 |
29.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如,二战后“西方”的概念其内涵是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
C.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
30.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单极化 |
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
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
D.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
3.选择题- (共9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至辽宁,南至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
材料二:(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请回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