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4题)
2.简答题- (共1题)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标志是什么?同时,我国建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哪次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此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十五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又是什么?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每一次成功的改革,无不让国家走向繁荣。写出一例这一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案》。该法案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
这与我们惯常的思路好像不一样。1935年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经济状况很糟,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也很不好,而且罗斯福执政才刚刚进入第三个年头。这时他急急忙忙搞社会保障,为什么?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让穷人度过经济危机,而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社会保障使人们建立起对未来的稳定预期,才能解决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当时经济危机的主要问题。
——孙立平《重建社会》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当时经济危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罗斯福的解释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1925年12月,苏联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把国家变为“能自立生产必须的装备的工业国”的迫切任务。结合所学说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存在哪些弊端?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1992开发上海浦东。
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近4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两倍多。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世界排名由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中国年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和世界有怎样的意义?中国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年,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你有何启示?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4.单选题- (共24题)
A. 按财产赋予政治权力 B. 成立陪审法庭
C. 废除债务奴隶 D. 发放观剧津贴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
A.卢沟桥抗战 | B.淞沪会战 | C.太原会战 | D.台儿庄战役 |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中心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③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④成为国民党统治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
①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②台商希望两岸加强经贸往来
③岛内政治斗争影响经济交流 ④台商拥护“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A. 官方交流 B. 高层互访 C. 以民促官 D. 经贸引路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不结盟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建立“华约”组织 | B.欧洲走向联合 |
C.第三世界兴起 | D.签订关贸总协定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 B.建立联合国 |
C.推行杜鲁门主义 | D.成立世界银行 |
A.洋务运动的办厂诱导 |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C.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 | D.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
A.19世纪中期 | B.19世纪末 | C.20世纪初期 | D.20世纪中期 |
A.英国工业革命提高工业化水平 | B.英国国内市场狭小依赖出口 |
C.交通运输业革命缩短世界距离 | D.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 |
A.揭露斯大林一生的主要政治错误 |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
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
A.涉外机构 | B.军队建设 | C.政治制度 | D.文化教育 |
A. 工商食官 B. 鼓励贸易
C. 重农抑商 D. 闭关锁国
A. 澳大利亚 B. 法国 C. 日本 D. 英国
A.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战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5.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