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三 人类几千年政治文明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这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
——2005年10月19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中国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艰辛历程有何启示?
材料一 就伯利克里时代来说,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约四万人,其中有二万三千人从军常驻国外,还有一些人派驻盟国境内任监察官。留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公民,老弱病残者不少,加之乡下农民和城镇手工业者难以与会(公民大会)。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 文件 | 成果 |
1215年 | 《自由大宪章》 | 贵族与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侵犯 |
1628年 | 《权利请愿书》 |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
1641年 | 《三年法案》 |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
1679年 | 《人身保护法》 |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
1689年 | 《权利法案》 |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
1701年 | 《王位继承法》 | 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
材料三 《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这种机制实际上是由三个层面的分权制衡关系组成的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雅典在公民权的法律规定方面有何缺陷?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享有和行使公民权两方面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内容。说明这种机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人教版教材》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教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什么原则?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民主精神?
(3)材料三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4年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2.单选题- (共35题)
A.梭伦时期的元老院
B.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
C.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D.伯利克里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A.隋唐的科举制 | B.雅典的民主制 |
C.罗马的法律制度 | D.欧美的代议制度 |
A.缺乏明确的法律意识 |
B.法庭注重民主程序的操作 |
C.出现“强人政治”局面 |
D.突出辩论在司法中的影响 |
①保护私有财产为宗旨
②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法规
③着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④强制调解经济生活中纠纷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 |
B.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 |
C.强调司法程序的严格 |
D.突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
C.防止司法部门以权谋私 | 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 |
A.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
B.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
C.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
D.主要是维护平民利益 |
A.诸法合体、私法为主 |
B.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 |
C.体现了法的理性原则、平衡观念 |
D.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
①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都是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
④都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①资产阶级害怕代议制
②代议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③工人阶级斗争方式出现新变化
④普选制使得阶级斗争学说失去依据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A.取消许多衰败选区 |
B.新兴工业城市取得更多议席 |
C.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了王权 |
D.英国的议会制度更加完善 |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
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
C.有民主政治特色的封建主义国家 |
D.现代工业较发达的封建军事国家 |
A.维护各州的权力 |
B.争取民族独立 |
C.建立民主制度 |
D.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
A.联邦制共和政体尚未完善 |
B.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妥协理念 |
C.美国制度设计的集权原则 |
D.政治精英掌控了权力的中枢 |
A.美国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
C.美国总统行使外交权力将不受限制 |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
A.美国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影响了国土安全部的正常运转 |
B.美国两党在某些问题上互不相让,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C.美国两党交替执政、相互监督,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D.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严重威胁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
1840年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演说时声称中国禁烟使英商蒙受损失,并影响英王“尊严”。
1840年4月7日至9日,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辩论中提出出兵进攻中国。
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下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对华战争军费案。
1840年4月10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论述正确的是
①英王在议会演讲但不立即决策说明元首是虚位,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②英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说明国王在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③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说明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④议会通过对华战争费案后英王同意对华宣战,说明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A.国王 | B.内阁 | C.议会 | D.首相 |
| 史实 | 推论 |
A |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 |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 |
B |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 美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第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
C | 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 | 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
D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 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
A.A |
B.B |
C.C |
D.D |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A.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
B.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
①清政府不愿与英法激化矛盾
②咸丰帝对进行大沽口之役有所悔意
③咸丰帝决心一心对外
④清政府对英法缺乏了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
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
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的盟主地位 |
B.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产品扩展中国市场 |
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激 |
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
A.淞沪会战 | B.武汉会战 |
C.百团大战 | D.徐州会战 |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②国民革命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③④ |
A.建立民主法制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 |
B.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C.进行三大改造,努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
D.抗美援朝,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 B.“九二共识”的确定 |
C.中国困际威塑的提高 | D.中国国力的强大 |
A.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B.确立“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
C.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
D.提出“打倒美帝苏修”的主张 |
A.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 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年代 | 1957年 | 1965年 | 1972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8年 | 1980年 |
接受国 | 苏联 | 朝鲜 | 美国 | 日本 | 法国 | 美国 | 西班牙 | 联邦德国 |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
3.选择题- (共15题)
完成对话
A: How was your vacation, Fred?
B: {#blank#}1{#/blank#} .
A: {#blank#}2{#/blank#} ?
B: I went to the U.S. with my parents.
A: Cool! {#blank#}3{#/blank#} in the U.S.?
B: First we went to Los Angeles(洛杉矶). My uncle lives there. Then we went to New York to see my cousin.
A: {#blank#}4{#/blank#} ?
B: It was a little warm but sunny.
A: Did you see any movie stars in Los Angeles?
B: No, but I saw Tom Cruise in New York. He was at a restaurant! I got his autograph.
A: Wow! That’s great! What else did you do in New York?
B: Hmm…Oh yeah, I also went to Central Park.{#blank#}5{#/blank#} there! .
完成对话
A: How was your vacation, Fred?
B: {#blank#}1{#/blank#} .
A: {#blank#}2{#/blank#} ?
B: I went to the U.S. with my parents.
A: Cool! {#blank#}3{#/blank#} in the U.S.?
B: First we went to Los Angeles(洛杉矶). My uncle lives there. Then we went to New York to see my cousin.
A: {#blank#}4{#/blank#} ?
B: It was a little warm but sunny.
A: Did you see any movie stars in Los Angeles?
B: No, but I saw Tom Cruise in New York. He was at a restaurant! I got his autograph.
A: Wow! That’s great! What else did you do in New York?
B: Hmm…Oh yeah, I also went to Central Park.{#blank#}5{#/blank#} there! .
6000米+4000米={#blank#}4{#/blank#}千米,1吨﹣800千克={#blank#}5{#/blank#}千克,
7000千克={#blank#}6{#/blank#}吨,3小时={#blank#}7{#/blank#}分,4分={#blank#}8{#/blank#}秒.
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如果用横轴代表需求量,纵轴代表收入,下图能正确反映高档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的是(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5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