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816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0/9/2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问题。
材料1:“在早期的共和政治中,所有公民都认为,凡是他们作为其成员之一的集团,都是建筑于共同血统上的”。
梅因:《古代法》
材料2:亚里士多德说:“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 他还说“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付托的权威”。“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引用伯里克利的话说:“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3:G·法拉尔说:“希腊人在与奴隶状态的比较中来理解他们的自由,政治自由意味着──心理上和事实上──使自己离开奴隶地位。”
G·法拉尔:《民主思想的起源》
回答问题:
上述材料所说明的中心问题是雅典公民的政治特征。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雅典公民的政治特征。并说明雅典公民所具有的政治特征与雅典民主政治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12分)
2.
结合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是从哪些方面入手为实现民主政治而努力的。(12分)
3.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概括说明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并说明两极格局的“相对的稳定性”及其作用,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

2.单选题(共17题)

4.
梭伦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平民要求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B.设司法机关
C.确立新选举法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5.
滥施刑罚,野蛮执法,是中国古代法制方面的一大弱点,而古代罗马的统治者在这方面似乎收敛的多,主要原因在于两者
A.法律实施目的存在较大的差异B.执法者的法制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C.司法程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D.法律的适用范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6.
《十二铜表法》的编纂是“平民的胜利”,实质上是指
A.充分保护了平民的利益B.平民斗争的结果
C.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D.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7.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于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B.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C.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D.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8.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施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9.
《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791年宪法的相似点是
A.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B.都限制王权
C.都体现民主原则D.都体现中央集权原则
10.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总统任期内就写下了一份重要遗嘱,其中一条是告诉她的妻子,要求他的妻子在她(即华盛顿妻子)死后,解放家里的奴隶。这里蓄含的政治机动引起当时广泛的猜测。结合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分析下列最有可能是华盛顿真实政治意图的是
A.希望未来的美国总统,在条件适当时废除奴隶制度
B.希望奴隶主自觉和自动的解放自家的奴隶
C.废除奴隶制度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最好不去实践
D.废除奴隶制度不应是与其同时代人做的事
11.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引文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的“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12.
《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相同点是()
A.都要求平均分配土地B.都符合中国国情
C.都尊重了社会发展规律D.都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3.
遵义会议所以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因为
A.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胜利进军从此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B.中国革命正式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C.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问题
D.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开始得到较好纠正
14.
恩格斯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科学共产主义产生的社会前提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进一步的发展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走上历史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D.进步的思想家在实践中观察出历史动向
15.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巴黎公社:“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这段话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
B.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
D.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1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其首要环节是
A.基层民主建设B.制定完备法律
C.转变政府职能D.平反冤假错案
17.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表明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内政和外交 ④台湾的前途台湾人民自己决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
建国初期,***提出了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其中“打扫干净”主要针对
A.不平等条约B.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特权
C.国民党反动派D.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19.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积极推进北约东扩,同时又加强与日本战略合作,其目的是
①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
②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压
③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
④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策划在德国西部建立联邦德国B.美国合并了英法在德国的占领区
C.英美法在其占领区单独实行货币改革D.苏联支持在德国东部建立民主德国

3.选择题(共9题)

21.

对下图反映的问题理解不正确的是(  )


22.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23.“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这一规定出自(  )

24.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擅长塑造为贪婪、仇恨等强烈情感所控制的人物。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这位作家的代表作品是()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

材料四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技和教育(66%)。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3.4%)+科技和教育(66.6%)。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岳麓版必修Ⅲ教材

请回答: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 594人。分布于苏(8 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年接力留学潮》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 594人。分布于苏(8 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年接力留学潮》

28.

恩格斯曾说:“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段话准确揭示了()


29.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这种写法称为“欧·亨利笔法”。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