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813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4/1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一 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今。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

材料四 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手!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3)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没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2分)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并据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4分)
3.
(本题共20分)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

材料三: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结合地理、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分析北魏孝文帝为何选择洛阳为新都? (4分)其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3)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和意义? (6分)

2.单选题(共14题)

4.
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的改革。这一制度的实行,使下列哪一阶层获益最大
A.贵族B.工商业奴隶主
C.平民D.奴隶
5.
《左传》记载,襄公四年(前569年),“土可贾焉”,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B.土地禁止买卖C.农业水平提高D.土地私有出现
6.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耕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7.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8.
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
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9.
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
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
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②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③冗官冗兵冗费
④少数民族的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人民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结果
12.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13.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4.
下图为福建莆田市木兰陂水利工程,它的修建不仅抵御了海潮,同时灌溉了大片农田。这一成就的取得与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相关
A.青苗法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D.募役法
15.
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
①青苗法
②农田水利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市易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6.
商鞅变法采取“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这一措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使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②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 ③削弱了宗室贵族的旧势力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7.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D.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3.选择题(共7题)

18.

在划横线处填写正确的读音。

bà{#blank#}1{#/blank#}    {#blank#}2{#/blank#}xué     {#blank#}3{#/blank#} zhe bāo    jiàn{#blank#}4{#/blank#}

 爸爸          好学          夹着包          键盘                

19.

在划横线处填写正确的读音。

bà{#blank#}1{#/blank#}    {#blank#}2{#/blank#}xué     {#blank#}3{#/blank#} zhe bāo    jiàn{#blank#}4{#/blank#}

 爸爸          好学          夹着包          键盘                

20.如图所示,R1的电阻为10Ω,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2.7A,电流表A1的示数为1.8A.求:

21.

在朝鲜战场上,中朝两国军民并肩作战,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上甘岭战役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下列史实与上甘岭战役不相符的是(   )

22.

在朝鲜战场上,中朝两国军民并肩作战,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上甘岭战役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下列史实与上甘岭战役不相符的是(   )

23.

三年级一班捐赠给学校图书馆400本书后还剩273本,现在又买来125本,求原来三年级一班有{#blank#}1{#/blank#}本书。

24.

读课文《伟大的悲剧》,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blank#}1{#/blank#}到了第二天,{#blank#}2{#/blank#}吃掉一天的口粮外,{#blank#}3{#/blank#} 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