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规定全体雅典自由民,不问他们属于贵族还是平民,一律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高级官职……
——摘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上述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一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规定全体雅典自由民,不问他们属于贵族还是平民,一律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高级官职……
——摘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上述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二 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颍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羽聘骠骑谘议参军颖阳郑平城女,次弟颖川王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祥聘吏部郎中颖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材料三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1)材料一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
(2)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此措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材料四中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4)根据所学,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材料一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二 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颍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羽聘骠骑谘议参军颖阳郑平城女,次弟颖川王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祥聘吏部郎中颖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材料三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引自《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四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1)材料一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
(2)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此措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材料四中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4)根据所学,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2.单选题- (共26题)
4.
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minemlaede imoomnes, quantum potes, 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决定推行训政及地方自治。为此,1935年蒋介石致电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会熊公哲,“令其对王安石遗规作一深切研究,并作庐山训练教材之一”。据此判断,最有可能被“深切研究”的“王安石遗规”是
A.将兵法 |
B.保甲法 |
C.保马法 |
D.均输法 |
6.
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A.节流增收 | B.打击富豪 |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D.抑制兼并 |
7.
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8.
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
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
C.否定了科举制度 |
D.根除了“恩荫”选官制度 |
9.
“(孝文帝改革)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之所以会“海内安之”,主要原因是均田制
①没有改变地主的原有土地
②限制了土地兼并
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①没有改变地主的原有土地
②限制了土地兼并
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0.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保甲法
④方田均税法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保甲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1.
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①顺应历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14.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
②关注民生
③国富兵强
④最为彻底
①除旧布新
②关注民生
③国富兵强
④最为彻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5.
一代“战国铁相”——商鞅完成了一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变法运动,这次变法运动留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
②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都是一帆风顺的
③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
②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都是一帆风顺的
③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6.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雅典哪次改革的评价( )
A.梭伦改革 | B.克利斯提尼改革 |
C.伯利克里改革 | D.苏格拉底改革 |
17.
)
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②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
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
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②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
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
帕帕迪是生活在古希腊梭伦改革时期的一个平民,他对梭伦的改革颇有微词。请你猜一下,其理由可能是梭伦改革
A.使平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
B.给平民的经济政治利益太少 |
C.不在雅典推行僭主政治制度 |
D.没有实现广大平民任何要求 |
19.
美国现代共和巨擘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组织和管理政府。所以,民主政体将限于一个小小的地区,共和政体能扩展到一个大的地区”。以下不符合“共和”理念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古代雅典民主制度 |
C.法国民主共和制度 | D.代议制 |
20.
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有很大发展,表现在
①水利得到了兴修;
②劳动工具改进,注意精耕细作
③经济作物种植增多;
④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增多,人口增加
①水利得到了兴修;
②劳动工具改进,注意精耕细作
③经济作物种植增多;
④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增多,人口增加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2.
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两项改革法令( )
①都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 ②都体现了对人身权的重视
③都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④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
①都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 ②都体现了对人身权的重视
③都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④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③④ |
23.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
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
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
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
24.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
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 |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
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 |
25.
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
①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
②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
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①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
②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
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8.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上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②梭伦的法令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③梭伦要求解放债务奴隶
④雅典城邦已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
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②梭伦的法令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③梭伦要求解放债务奴隶
④雅典城邦已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29.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
C.革除了陈风陋习 |
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 |
3.选择题- (共8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