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807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1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要之,吾人研究罗马法之目的,非欲以稽古自炫。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研究罗马法者,所以溯其本而究其始也。良以吾国新民法泰半因袭大陆,而大陆诸国之法源,几尽觞罗马法。即此一端,已足示吾人研究罗马法之重要。苟从法学之价值观之,罗马法为治法者之基本学问。倘能融会贯通,法学智识已习过半矣。
——丘汉平《罗马法》
材料二 西方许多***或首相并负责在议会中选择本党议员组成内阁。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不仅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的特点也十分鲜明。
英国的压迫已经远去,革命所要极力维护的人民的权利——实际就是州议会的权利——已经被证明并不能如期望的那样能够不需要一个总权威就可以得以维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全国政府的条件成熟了。在制宪会议上,吸取十三个州一院和两院实践的丰富经验和教训,会议多数代表都表示,邦联体制无论如何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全国政府必须能够代表人民,直接对每个公民行使权力;如果仍然一切都求助于各州政府,那无论如何加强邦联国会的权力,都将于事无补。— 一据《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等整理
(1)材料一中,丘汉平认为有必要加强对罗马法的研究,试概括其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许多国家中“议会与政府有着很强的亲和力”的理解。(2分)
(3)与材料二中多数西方国家相比,美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有何鲜明特点?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低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
——《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60年来,我国的基本民主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一中,新中国名称的确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根本政治追求”?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具体名称。简析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时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5分)
3.
(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托克维尔的意思是,大革命爆发前40年,在人民尚未追求政治自由时,政府就应该意识到这只是暂时,人民一定会追求政治自由。趁这个时候,政府自己完成一些政治改革,让人民顺利获得和享受政治自由,这样,后面的大革命也就未必还会发生。遗憾的是,当时的法国政府和国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尽管路易十五有个最能干的大臣想到了,并且向路易十五还作了建议,由于国王本人和整个政府班子没有这种意识,建议等于白说。托克维尔的意思是,像这样一种大的改革,只有当国王和整个政府都想到了并作了“构想”,才有可能进行并去完成它。
错过这个权会,到了"20年后,形势改观:政治自由的形象已呈现在法国人的精神中,而且一天比一天更加吸引人。……全体人民均有权参加治理的思想深入人心”。而这个时候,大革命的到来其实就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闵良臣《读<旧制度与大革4>三题(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不可避免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追求政治自由的认识。(6分)

2.简答题(共1题)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北非是二战中德意与英国争夺的一个重要目标,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事中的重大战役。从1940年9月意大利在利比亚的昔兰尼加东部发起进攻,次年3月德国参战,到1943年5月以德意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历时近三年的北非战事无不与欧亚的战事紧密联系着,受整个战争形势的制约。就北非战事的评价,斯大林曾说:“由于非洲的军事行动,表示主动权转到我们盟国手中,欧洲的军事政治状况从根木上变得有利于英美同盟。它破坏轴心国体系的领导力量希特勒德国的威信,从精神上瓦解希待勒在欧洲的盟国……为打垮意大利和孤立希特勒德国创造条件。最后,它为在更靠近德国的要害地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创造前提,而这对战胜希特勒暴政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据《试论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失败》等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入侵北非时欧洲战争形势。北非战事与欧亚战事紧密联系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非战事胜利结束的重大意义。

3.单选题(共19题)

5.
梭伦这一法令,“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这一法令”是指
A.改革选举制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建立陪审法庭
D.实行财产等级制
6.
鉴于当年邀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教训,议会在授予威廉和玛丽王冠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即《权利法案》。议会此举要求国王的活动须遵从
A.国家法律B.历史传统
C.政府决策D.自身实力
7.
仔细观察下面关于美国的政治漫画,适合它的标题应是
A.“1-1>1?”
B.“政治如同游戏”
C.“金钱万能吗?”
D.“两党地位平等”
8.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这里的“大猛兽”是指
A.俾斯麦
B.帝国议会
C.普鲁士
D.德意志
9.
洪秀全说:“慨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这反映出洪秀全
A.已经认识到了满清政府的本质B.讲求科学、正确、合理的斗争策略
C.用满汉民族矛盾宣传动员革命D.深刻地揭露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10.
(题文)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
B.“东方雄狮的觉醒”
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
11.
《俄国新闻报》说:要紧紧抓住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这里所说的“解决”主要是指
A.严厉惩治日本B.参与瓜分中国
C.稳定中国秩序D.策动联军侵华
12.
“假如没有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这里的“转变”应是指
A.由反共到与中共再次合作
B.由反共到不再敌视中共
C.放弃了反共、剿共政策
D.承认中共的领导地位
13.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蒋介石一直强调是共产党破坏和平,国民党政府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击的。其意图是
A.激化中共内部的矛盾B.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
C.扩大英美国家的援助D.实现和平建国的理想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将其理论变为现实的道路问题时,开始侧重于暴力革命,后来也注重和平过渡。十月革命最初也贯穿着暴力起义的主旋律,并兼有和平夺权的考虑,但最终引发阿芙乐尔号“炮声”的是
A.《四月提纲》的提出
B.7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
C.俄军前线战事失利
D.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15.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可见,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空想”是因为
A.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与阶级基础
B.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充分反映了世界无产阶级利益诉求
D.未启发欧洲工人阶级的斗争觉悟
16.
“不仅要与否定、反对‘九二共识’的各种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而且还要纠正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偏差。”这是因为维护“九二共识“,就是(    )
A.维护大陆主导地位B.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体现“一国两制”原则
17.
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二者的成立
A.体现了新政协会议组织法的精神
B.是“大跃进”的具体表现
C.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断续发展的表现
D.由中共中央委员会直辖
18.
“它是周恩来在借鉴传统‘和而不同’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而提出的,是周恩来灵活外交思想的体现。”这里的“它”是指
A.另起炉灶 C.党同伐异
C.求同存异 D.标新立异
19.
***曾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也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二人讲话围绕的核心问题是
A.“一边倒”外交方针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争取加入世贸组织
20.
(题文)新时期,中国不再喊“打倒帝、修、反”的口号,不再将建立反帝统一战线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不再以对某一国家的态度划线决定亲疏。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方针调整的主要动因是
A.中国睦邻政策的推行
B.两极格局的解体
C.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1.
观察下图,其变化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影响是
A.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
B.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C.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
D.日本已成为政治大国
22.
1947年,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在《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中说明:“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执行长期计划”是指
A.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B.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C.密切与西欧的经济合作
D.与西欧维持长久的盟国关系
23.
有学者在谈及当今国际格局发展特点时指出,所谓的“极”是分层次的,如印度和东盟,也许够不上世界力量中心,但它们完全称得上是南亚和东亚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不亚于某些世界级大国。其意在说明
A.“多极化”也表现在地区范围内
B.国际格局的演变有其渐进性
C.小国也具备称霸世界的实力
D.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