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前夕,一批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封建士大夫首次紧叩中国封建王朝这座紧闭几千年的城池,要求开启宪政之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打起了“变法维新”的旗帜,提出“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发动了一场争取民主宪政的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
——蔡定剑《中国宪政百年回眸与脚下的路》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的政治现实”
材料一二十世纪前夕,一批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封建士大夫首次紧叩中国封建王朝这座紧闭几千年的城池,要求开启宪政之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打起了“变法维新”的旗帜,提出“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发动了一场争取民主宪政的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
——蔡定剑《中国宪政百年回眸与脚下的路》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的政治现实”
2.单选题- (共17题)
2.
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山地派利益的是
A.颁布“解负令” | B.划分四个选区 |
C.设四百人会议 | D.划分公民等级 |
3.
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 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
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 D.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原则 |
4.
公元前2世纪,罗马法逐渐废除血腥的同态复仇法;与之同期,西汉政府也进行了以劳役代肉刑的法制改革。这说明
A.西汉罗马有法制交流行为 | B.罗马私法具有普世性价值 |
C.法制改革致力于巩固统治 | D.法制改革的人文主义性质 |
5.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
B.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提出 |
C.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
D.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
6.
美国学者帕尔默认为:“从1871年到1890年,俾斯麦在他任联邦帝国宰相的二十年间,往往设法在下议院自己这一方取得多数,不过他并不认为在原则上非依赖多数不可,他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A.帝国宰相需对下议院负责 | B.帝国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
C.君主立宪具有实质性内容 | D.皇帝和宰相存在权属关系 |
7.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性的;是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A | B.B | C.C | D.D |
8.
交子来源于唐代的一种汇兑票据——飞钱。交子最初由北宋四川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交子,持交子者可以随时兑现。交子三年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笔费用,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这说明
A.交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B.飞钱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 |
C.唐代灭亡后飞钱直接发展为交子 | D.飞钱是政府与私人共同发行的官方货币 |
9.
据南宋吴自牧所著《梦梁录》记载:“杭城(杭州)食店,多是效学京师人”;“更有瑜石车子卖糖糜乳糕浇,亦俱曾经宣唤,皆效京师叫声”。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 B.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 |
C.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流 | D.文化情怀对商品经济的作用 |
11.
下图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


A.民族工业逐渐陷入绝境 | B.美国企图独占中国市场 |
C.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 D.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
12.
1870年前,德国经济落后;1871德意志帝国建立,其工业产值占世界的13%,英国占32%;1900年该比例为德国17%,英国20%;1913年该比例为德国16%,英国14%。这说明
A.德国代议制类比于英国的优越性 |
B.科技创新对工业革命的巨大力量 |
C.民族国家对工业发展的主导作用 |
D.欧洲经济强国地位逐渐发生变化 |
14.
下表为19世纪前半期中国主要农副产品茶、丝的出口变化统计情况。这一现象表明


A.对外贸易给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 B.中国茶丝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好评 |
C.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的依赖性增强 |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5.
麦迪逊认为,“政府本身即是人性的集大成者,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没有必要成立政府”,“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和防范”。基于对“人性黑暗”的防范,启蒙思想家们提出
A.天赋人权说 | B.人民主权说 | C.社会契约论 | D.三权分立说 |
16.
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某史学家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B.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C.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D.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17.
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主张与西方“决胜于商战”,强调“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而后战本固,战力纾也”。据此可知,郑观应
A.对洋务运动的破产进行了深刻反思 | B.认为中西之间的主要差距在于经济 |
C.主张发挥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 D.应把经济发展作为对外战争的后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