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803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3/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二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以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二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史实,指出美苏的政策,概括指出两国产生如此外交政策的依据。
(2)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一类型的材料与图二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顾准文集》

材料二 间接民主乃现在最流行的民主,那便是由老百姓选出代表负责处理国政,这又叫作代议的民主。这种间接的民主现有三种类型,第一是内阁制,以英国为代表;第二是总统制,以美国为代表;第三是委员制,以瑞士为代表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类型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代议制确立的基本途径或方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布什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结合《1787年宪法》分析其观点

2.单选题(共20题)

3.
梭伦改革的影响不包括
A.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B.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D.促进了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
4.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材料中所提到的法指
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5.
有学者指出:所有权概念起源于罗马法的“dominium”一词,原有统治、管辖、控制、支配之意。……所有权概念一开始出现,就获得了所有人对物绝对支配的含义。由此可见罗马法()
A.仅仅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B.重要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
C.只保护奴隶主贵族的财产D.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鸦片战争后逐渐被英国占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并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了主权,其中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C.《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7.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记载,“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此材料表明
A. 自由通商 B. 奖励科技 C. 兴办学馆 D. 开办工业
8.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反割台斗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义和团运动
9.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回顾这段历史可知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D.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10.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太原会战D.武汉会战
11.
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12.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3.
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识形态色彩较浓。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很大进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
A. 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需要
B. 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
C. 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
D.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14.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 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B.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地影响
C.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D.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15.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包括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中英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让少数民主当家作主
C.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D.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17.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A.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B.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18.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年、1956年、197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联合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中日关系改善
19.
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
A.1919年巴黎和会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联合国大会
20.
下面图片中所示的是某一国际组织的基本信息。该区域性组织是
A.欧佩克石油组织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
21.
1948年,沈阳军管会及公安人员进入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进行检查,并收缴无线电收发报机9台,后来公安机关证明,这里是当时美国在东北间谍网的一个指挥点,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新中国制定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求同存异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
22.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