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民大会上,公民事有完全平等的政治权利,任何公民都可以对某一事件或政策发表自自己的看法和进行投票或举手表决。表决遵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即得票多的一方的意见和主张将被采纳而成为大会决议。而在公民大会上制定的每一项新法规、新政策都必须经过陪审法庭的核准,一旦发现新法规有违原法或者程序上不合格都将被视为无效驳回。
——摘编自毛蓉《试论古希腊的民主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
材料二根据1832年改革法,年值10英房产的选举资格使中产阶级成为选民的主体,1867年改革法案规定:在英格兰城镇选区,凡年纳直接税20克令并付了济贫税的房产所有人具有选举权。1884年《选举权法》宣布,凡持有年值10万英镑以上的房产、土地或财产的人都具有选举权。妇女在大选中没有投票权,很多工人因住所经常变化被排除在选民之外,1918年改革法规定:所有21岁以上以及在战争中服过兵役的年满19岁的男子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妇女有选举权
——摘编自刘成《民主的伴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选举制度变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1954年断中国颂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3)依据材料三,归纳21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制度建设的认识。
材料一在公民大会上,公民事有完全平等的政治权利,任何公民都可以对某一事件或政策发表自自己的看法和进行投票或举手表决。表决遵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即得票多的一方的意见和主张将被采纳而成为大会决议。而在公民大会上制定的每一项新法规、新政策都必须经过陪审法庭的核准,一旦发现新法规有违原法或者程序上不合格都将被视为无效驳回。
——摘编自毛蓉《试论古希腊的民主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
材料二根据1832年改革法,年值10英房产的选举资格使中产阶级成为选民的主体,1867年改革法案规定:在英格兰城镇选区,凡年纳直接税20克令并付了济贫税的房产所有人具有选举权。1884年《选举权法》宣布,凡持有年值10万英镑以上的房产、土地或财产的人都具有选举权。妇女在大选中没有投票权,很多工人因住所经常变化被排除在选民之外,1918年改革法规定:所有21岁以上以及在战争中服过兵役的年满19岁的男子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妇女有选举权
——摘编自刘成《民主的伴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选举制度变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1954年断中国颂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3)依据材料三,归纳21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制度建设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美苏两国都努力加强自身的力量和各自组织以自己为中心的集团,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两极化的发展和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状态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国斗争表面化和尖锐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这种斗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二美国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信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政”“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糧《藏高乐主义论》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的冲突和危机……要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钭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及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战争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局势的一部分。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的主要诉求。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在冷战后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平平…美国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刘建飞飞《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榎化趋势初现》
(4)根据材料四,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材料一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美苏两国都努力加强自身的力量和各自组织以自己为中心的集团,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两极化的发展和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状态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国斗争表面化和尖锐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这种斗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二美国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信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政”“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糧《藏高乐主义论》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的冲突和危机……要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钭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及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战争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局势的一部分。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的主要诉求。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在冷战后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平平…美国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刘建飞飞《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榎化趋势初现》
(4)根据材料四,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2.单选题- (共18题)
3.
梭伦改革后,雅典骑兵由第一、二等的公民组成,重装步兵由第三等级组成,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这反映出
A.所有雅典人都要服兵役 | B.贵族掌握了军队指挥权 |
C.军队兵种与财产相挂钩 | D.第四等级承担更多义务 |
4.
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反对刑讯逼供。中国刑法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些规定
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
B.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其目的是保护弱势群体 |
D.表明了法律的宽松与灵活 |
5.
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获得306张选举人票,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而特朗普的选民选票却落后于对手希拉里280多万张。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无关 |
B.国会议员的选票至关重要 |
C.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 |
D.政治生活中女性仍处弱势 |
6.
1877年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辞职,并任命保王党组阁,此举遭到众议院的抵制。他又下令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结果共和派仍占上风,他只好同意共和派组阁。1878年初共和派又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他被迫辞职。这表明
A.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
B.共和派实际占据优势 |
C.法国政局始终动荡不定 |
D.内阁完全对总统负责 |
8.
在鸦片战争后与中国签订的条约中,英国人获得了“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的权利。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 |
B.关税主权 |
C.司法主权 |
D.贸易主权 |
9.
威海卫战役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享在致丁汝昌的劝降信中说:“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据此可知,清王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制度腐败 |
B.军纪松弛 |
C.指挥不当 |
D.军备落后 |
10.
(题文)《历史学家眼里的***》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土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
B.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
C.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D.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的分岐 |
11.
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运动一直持完全肯定的立场,将镇压太平军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斥为“汉奸”。但1930年以后,许多国民党官员和学者赞扬曾国藩“卫道辟邪”,否定太平天国运动。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落后 |
B.五四运动的影响 |
C.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兴起 |
D.国民党的阶级属性 |
12.
“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修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此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 |
B.徐州会战 |
C.太原会战 |
D.武汉会战 |
14.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革命 |
B.农奴制残余激化了社会矛盾 |
C.沙皇专制是革命爆发的根源 |
D.革命是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 |
15.
马克思曾评价:“公社并不像一切旧政府那样,自以为永远不会犯错误。公社公布了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诉民众。”他意在赞赏巴黎公社
A.取消官员高薪制 |
B.民主选举公职人员 |
C.建立国民自卫军 |
D.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
16.
标语口号可以营造氛围、扩大宣传。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最可能使用的标语口号是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B.“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而斗争 |
C.“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17.
冯翼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遵循社会主义方向 |
B.要注重民主法制建设 |
C.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
D.要保持思想高度统一 |
18.
1978年,邓小平会见美国议员团时说:“解决台湾问题就是两只手准备,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力量大ー点。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统一台湾为主,武力统一为辅 |
B.力争和平统一合湾,不承诺放弃武力 |
C.“右手”是指“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
D.大陆暂无使用“左手”统一台湾的力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