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发现经历了长期、缓慢的历程。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儒者荀子说:“人定胜天。”《掷铁饼者》为古罗马时期著名雕刻家米隆的雕塑作品
材料二 中世纪基督教宣扬人是上帝的奴仆,人生下来就有罪。人是愚昧的,要在教会的引领下,杜绝一切私欲,尽全力崇仰上帝,以求“赎罪”。同时期的中国,皇帝号称“天子”,代表上天来统治人间,人是皇帝的奴仆、子民。
材料三 圣母脸上露出微笑,充满了人间的欢乐。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大致同时,中国《水浒传》中的宋江虽然被迫造反,最后仍臣服于朝廷,宁死不再反叛。
(1)据材料一回答这个时代东西方对人有什么共同认识。
(2)据材料二回答此时期东西方普遍认为人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此时期东西方艺术作品对人的描写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谈谈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吗?
材料一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儒者荀子说:“人定胜天。”《掷铁饼者》为古罗马时期著名雕刻家米隆的雕塑作品
材料二 中世纪基督教宣扬人是上帝的奴仆,人生下来就有罪。人是愚昧的,要在教会的引领下,杜绝一切私欲,尽全力崇仰上帝,以求“赎罪”。同时期的中国,皇帝号称“天子”,代表上天来统治人间,人是皇帝的奴仆、子民。
材料三 圣母脸上露出微笑,充满了人间的欢乐。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大致同时,中国《水浒传》中的宋江虽然被迫造反,最后仍臣服于朝廷,宁死不再反叛。
(1)据材料一回答这个时代东西方对人有什么共同认识。
(2)据材料二回答此时期东西方普遍认为人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此时期东西方艺术作品对人的描写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谈谈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吗?
2.单选题- (共19题)
2.
在古希腊,从法理上说,所有公民都是城邦的主人,公民权意味着参政权,只是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按照梭伦改革的规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同主要受限于
A.经济实力 |
B.家庭出身 |
C.文化水平 |
D.男女性别 |
3.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常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这种“政体形式”最有可能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
B.法国共和政体 |
C.美国联邦共和政体 |
D.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
5.
“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获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这是某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有
A.1处 |
B.2处 |
C.3处 |
D.4处 |
6.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
C.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
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
7.
综观中国古代历史,历代明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这主要是因为( )
A.众多的小农构成了封建王朝的阶级基础 |
B.小农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兴衰和政权的安危 |
C.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的基本经营模式 |
D.农业在古代社会经济各部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
8.
***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指出:“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下列不能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是
A.“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
B.“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
C.“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 |
D.“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
11.
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了北宋“令京城夜市到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
B.夜市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发展 |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D.北宋在政治上比唐代更为民主 |
12.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13.
“当明朝(1368~1636)闭关锁国,太平洋西岸一片寂寞的时候,从地中海沿岸孕育起来的世界商业大革命,正向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移动。世界由孤立趋向整体。”材料中的“商业大革命”的移动开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 B.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 |
C.第一次工业革命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14.
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15.
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
C.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
D.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
16.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
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
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
17.
在宗教改革时期,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从实质上反映出( )
A.资产阶级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 B.欧洲的印刷技术在不断发展 |
C.欧洲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增强 | D.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
19.
在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在主要的思想家们看来,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这应归功于( )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英国革命 | D.智者学派 |
20.
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研究课题。你觉得他们所列的下列命题存在问题的是
A.造纸术——推动欧洲文明进程 |
B.印刷术——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源 |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 |
D.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
3.选择题- (共4题)
21.美国一家报刊写道:“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轿车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对那些靠政府保护出售农产品的农民来说,生计有可能变得艰难。”作者认为入世可能( )
22.美国一家报刊写道:“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轿车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对那些靠政府保护出售农产品的农民来说,生计有可能变得艰难。”作者认为入世可能( )
23.美国一家报刊写道:“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轿车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对那些靠政府保护出售农产品的农民来说,生计有可能变得艰难。”作者认为入世可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