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2.古代世界、古代希腊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797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0

1.单选题(共29题)

1.
《新全球史》写道:“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改革,他为平民提供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于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关于此次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议事会的任职资格开始不受财产限制B.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C.改革发生在克里斯提尼时期D.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
2.
公元前594年的一天,在古城雅典郊外,农民们纷纷奔走相告:“颁布新法律了,我们抵押掉的土地可以收回来了!我们再也不会去给贵族当奴隶了!”这部“新法律”
A.迎来了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B.铲除了守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C.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D.成为欧洲第一部系统性法律
3.
“(雅典)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材料所指的这一时期
A.实施陶片放逐法确保民主B.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公民参政
C.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D.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权利
4.
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A.组成“四百人会议”
B.发放公职津贴
C.颁布“解负令”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5.
亚里士多德说:“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第三则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据说,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A.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B.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C.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6.
克利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由此可见,克利斯提尼改革
A.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
B.摧毁了氏族制残余
C.扩大了民主力量
D.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7.
“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是
A.元老院改革B.梭伦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D.伯利克里改革
8.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这一现象
A.主要得益于执政官梭伦推行的改革B.出现于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C.说明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所有官职D.表明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
9.
吴于麠在《雅典的强盛和繁荣》中指出:每个公民在会议中虽然都有权提出新的法案或建议撤销现行的法令,但是由公民会议通过的任何法案,如果经过公民法院判决与雅典基本法相抵触,不但法案本身要被宣布为违法,而且原提案人还要负法律上的责任,受到严重的处罚。该规定实质上是为了
A.保护雅典的法律B.限制公民民主
C.维护奴隶主利益D.说明理性的重要
1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定义雅典的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由此可见,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担忧是
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
11.
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12.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13.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
A.间接民主
B.轮番而治
C.贵族执政
D.直接民主
14.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制
A.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产物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不利于执政水平的提高
D.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15.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谈及雅典的民主制时说: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否则,他就不能出席法庭、公民会议和宗教节庆等公共活动,也不能充分地将自己锻炼成为城邦的卫士。这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A.充分体现出民主色彩B.是精英阶层的民主
C.带有明显贵族政治特征D.是全体公民的民主
16.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
A.随意性较强的法律
B.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C.维护法官的权威
D.对后世影响深远
17.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相当限制,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材料主要说明
A.希腊城邦民主衰落的原因
B.罗马帝国迅速崛起的原因
C.希腊城邦比罗马帝国更具独立性和民主性
D.罗马帝国比希腊城邦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
18.
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19.
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决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决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重视人的基本权利B.限制原告的权利
C.强调原告被告平等D.维护被告的利益
20.
以下为《十二铜表法》各篇目的内容。该法侧重于










十一
十二
传唤
审判
求偿(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
监护
所有权
及占有
房屋及
土地
私犯(侵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
之补充
后五表
之补充
 
A.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B.处理私人的权益纠纷
C.培养公民的道德素养
D.规范公民的日常行为
21.
《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没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均不能先占”。由此判断罗马法()
A.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B.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进取
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
22.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23.
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  A )
A.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C.古罗马人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24.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大法官,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一方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另一方面又无其它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客观上使其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自由心证”的裁量权的行使
A.因随意解释法律而损害平民利益B.反映出罗马法基于实际逐步完善
C.调节的是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D.以保障罗马帝国公民的权利为前提
25.
在罗马法制史上,公元前三至二世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罗马人找到了革除古代弊端的钥匙,……为罗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罗马史纲要》)这把“钥匙”应
A.习惯法B.公民法
C.万民法D.十二铜表法
26.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7.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28.
在传统观念看来,智慧是属于神的东西……柏拉图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知识拥有智慧,似乎只有那些被神灵加入黄金所创造出来的人(统治者),才有这种天赋,而智者们却将所谓智慧出卖给需要它的人。以下对上述言论解读正确的是
A.智者对传统价值的反叛更加彻底
B.在传统观念下有神论受到挑战
C.柏拉图认为神创造的人最有智慧
D.智者和柏拉图观点具有相对性
29.
(题文)“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该事件( )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
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选择题(共3题)

30.

按亚洲的地理分区看,中国属于(    )

31.

按亚洲的地理分区看,中国属于(    )

32.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