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商业,作为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艰难曲折,受制于很多因素。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它对上层建筑也产生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李生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中运用了以下资料:
“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富者,人之情性”,逐利“若水之趋下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魏国“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
——《战国策·魏一》
为了鼓励商业,管仲采取了四民分业定居、开设市场、减轻税收、修缮道路、优惠商贾等措施
——摘编自《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如下图)
材料三“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生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春秋战国商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这一现象的?
(3)有人说:秦朝以后到汉魏,国内商业发展是“戴着枷锁前进”,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枷锁”是什么?为什么能“前进”?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该经济现象对明清时期社会阶层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材料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李生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中运用了以下资料:
“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富者,人之情性”,逐利“若水之趋下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魏国“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
——《战国策·魏一》
为了鼓励商业,管仲采取了四民分业定居、开设市场、减轻税收、修缮道路、优惠商贾等措施
——摘编自《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如下图)

材料三“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生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春秋战国商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这一现象的?
(3)有人说:秦朝以后到汉魏,国内商业发展是“戴着枷锁前进”,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枷锁”是什么?为什么能“前进”?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该经济现象对明清时期社会阶层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2.单选题- (共9题)
3.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A.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 |
B.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 |
C.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 |
D.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
4.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
理由:(1)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 |
(2)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 |
阻断了中国近代化 |
理由:(1)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 |
(2)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北伐战争 |
5.
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6.
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在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在1820年左右可能被提及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发展 |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 |
C.工业革命使欧洲迅速崛起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
7.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
8.
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A.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 |
B.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
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
9.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