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2)材料二中的“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并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这一法案的颁布对英国当时哪一“新的社会阶层”最为有利?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材料二 美国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材料三 议会改革法案(1831年5月通过)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议席的重新分配可以视为一种对选举制度的修正,选举权的扩大不仅改变了社会等级制的旧原则,而且致力于把政治权利赋予新的社会阶层。——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2)材料二中的“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并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这一法案的颁布对英国当时哪一“新的社会阶层”最为有利?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1) 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第一个和第二个救国救民族方案的内容与目的有何不同?
(2) 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材料一中的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 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
(4) 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指出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1) 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第一个和第二个救国救民族方案的内容与目的有何不同?
(2) 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材料一中的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 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
(4) 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指出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2.判断题- (共2题)
4.
在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文学三杰、莎士比亚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
3.单选题- (共22题)
5.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写道:“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被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为改变此状况,梭伦的做法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
B.确立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 |
C.实行财产等级制 |
D.确定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
6.
学者吕一民评论说“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德意志帝国宪法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7.
下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其中文字:“就这样,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打不出去,走不了。然而,30余万国民党军和随军而来的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于是,30余万人的生命全系在飘飘忽忽的降落伞上了。”图中所示的战役的是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徐州会战 |
10.
1853年,法国外交官夏尔•拉沃莱写道:“这肯定算是19世纪最令人不忘的行动之一。一个人口达3万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斗争的结果。”“这场斗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列宁认为目前要从反对沙皇制度向反对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或者说实现国民公会过渡,而只要政府肯履行它所许下的召开立宪会议的“诺言”,就有可能把立宪会议变为国民公会,并号召人民把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说明列宁主张
A.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
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举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12.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能够为作者观点提供佐证的史实是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 |
C.参加万隆会议 |
D.改善中日关系 |
13.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认为:“没有美国的援助,德国的复兴是不可能的。”正是出于这种感激之情,联邦德国印发了这张《自由之路》海报。画面上一辆正在行驶的卡车,前方路障已经打开,前进的道路通畅无阻,表示在美国的帮助下西德经济已进入正常发展的轨道。这张海报反映了
A.“北约”组织的建立 |
B.“欧共体”的成立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D.德国实现了统一 |
15.
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6世纪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6~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工业革命 |
16.
下图反映了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状况,该图信息表明

A. 英国向海外大量销售原料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工业革命扩展到世界各地
D. 工业革命影响英国贸易需求

A. 英国向海外大量销售原料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工业革命扩展到世界各地
D. 工业革命影响英国贸易需求
17.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 继昌隆缫丝厂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 继昌隆缫丝厂
18.
下图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在筹建大生纱厂时发行的股票,该厂建立的有利时代背景是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走向瓦解 |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
C.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
D.国民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
19.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
B.法家、墨家、道家 |
C.法家、墨家、儒家 |
D.道家、儒家、墨家 |
21.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 |
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 |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
D.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
22.
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罪名 | 杀人罪 |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 伪造文书 |
赦免价 | 8个金币 | 6个金币 | 7个金币 |
A.“因行称义” |
B.“先定论” |
C.信仰得救 |
D.“教随国定” |
23.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
A.印刷术的改进便利了书籍普及 | B.词成为当时文学领域的主流形式 |
C.京剧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 D.《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的出现 |
24.
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
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 |
B.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
C.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25.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
A.林则徐 | B.曾国藩 | C.康有为 | D.陈独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判断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