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材料二 英国是近代宪法的起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称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之为“不成文法”。
——《外国法制史》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何说罗马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最为持久?
(2)材料二认为,许多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指出其中最著名的一部英国宪法性法律的名称,并作出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 “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
材料一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材料二 英国是近代宪法的起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称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之为“不成文法”。
——《外国法制史》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何说罗马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最为持久?
(2)材料二认为,许多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指出其中最著名的一部英国宪法性法律的名称,并作出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 “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
2.
2005年4月29日电中共中央******今日(2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表示,国共两党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既标志着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们两党愿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共同迈出的这一步,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据此回答:
(1)******说“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国共两党在历史上还有哪两次握手?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2)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1)******说“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国共两党在历史上还有哪两次握手?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2)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请回答:
(1)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什么?这一会议最终达成了哪一地区的和平协议?
(3)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请问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你认为亚非会议与会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
(4)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据此回答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1)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什么?这一会议最终达成了哪一地区的和平协议?
(3)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请问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你认为亚非会议与会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
(4)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据此回答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摘自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希腊是如何提防材料一中的英雄人物的?(5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为提防材料一中英雄人物的出现,约法实行什么制度? (1分)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 (1分)根据材料四,概括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5分)
材料一 “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摘自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希腊是如何提防材料一中的英雄人物的?(5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为提防材料一中英雄人物的出现,约法实行什么制度? (1分)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 (1分)根据材料四,概括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5分)
2.单选题- (共13题)
6.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
B.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
7.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 |
B.民主主义色彩 |
C.专制主义色彩 |
D.民族主义色彩 |
9.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灾难,但危机也是转机,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不包括
A.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
B.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重其器”转变到“重其制” |
C.列强侵华由欲灭清王朝为主转变为以华制华、扶持清政府 |
D.救国之路的主要探索者由开明地主、农民转变为资产阶级 |
10.
“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国共产党从“残酷的一课”中学习到
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
B.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
C.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
D.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
11.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能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 |
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D.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抗战 |
12.
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改革 |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13.
新时期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成就有:
①1982年修改了宪法 ②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③中共八大提出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④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①1982年修改了宪法 ②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③中共八大提出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④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4.
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 B.国共两党内战遗留的问题 |
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对立 | D.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破坏 |
15.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
17.
周恩来堪称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他曾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来首次提出或阐发的是
①“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6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