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下面《英国大事年表》(部分)反映出英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种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
1687年,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21-1742年,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位内阁“首相”
1756-1763年,“七年战争”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
1767年,瓦特改进纽卡门蒸汽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30年,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
1831年,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现象
1832年,议会改革,部分“腐败选区”被废除
1840年,挑起鸦片战争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
1687年,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21-1742年,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位内阁“首相”
1756-1763年,“七年战争”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
1767年,瓦特改进纽卡门蒸汽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30年,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
1831年,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现象
1832年,议会改革,部分“腐败选区”被废除
1840年,挑起鸦片战争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整理自闫兆祥《英国史》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近代英国发展趋势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英国近代发展史实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梭伦改革影响的认识。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梭伦改革影响的认识。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6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致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两者都在德国皇帝领导下——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
……毫无疑义的是,胜利,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我个人预计这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将属于协约国……。德国的威胁——长久以来悬在世界头上的诅咒——将被打碎,被打碎的到它永远不再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世界各族人民渴望和平。
(2)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预计的战争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预见是否正确。
材料 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6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致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两者都在德国皇帝领导下——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
……毫无疑义的是,胜利,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我个人预计这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将属于协约国……。德国的威胁——长久以来悬在世界头上的诅咒——将被打碎,被打碎的到它永远不再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世界各族人民渴望和平。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2)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预计的战争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预见是否正确。
3.单选题- (共17题)
4.
梭伦改革前,城邦公职人员由贵族会议“自行选举”。改革后,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这一变化有利于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
B.民众参与城邦一切政务 |
C.产生高素质领导者 |
D.雅典平民掌握国家权力 |
5.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
6.
“陶片放逐法”假定每个参与投票的公民均具有书写他想予以放逐的政客姓名的权利,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大量的出土陶片显示出书写的拙劣、拼音的错误等。这表明古雅典
A.政局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
B.政客普遍失去民众信任 |
C.直接民主难以维护公民权利 |
D.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
7.
在罗马法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自由女神的雕像。在雕像的背后,镌刻古罗马法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这反映出
A.罗马帝国统治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
B.古罗马境内实现了人人平等 |
C.古罗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然法理念 |
D.罗马妇女已经获得了公民权 |
8.
据新华社电:“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这里“断绝了”是因为
A.总统没有权力否决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的法案 |
B.最高法院有权通过特别立法禁止总统使用否决权 |
C.总统只能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法案是否生效 |
D.参众两院能够再以2/3以上票数否决总统的否决 |
9.
对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存在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这说明
A.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 |
B.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 |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评价 |
D.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
10.
在俾斯麦出任帝国宰相的漫长任期中,德皇和宰相在原则问题上都相互信任,以至于俾斯麦能够大权在握、纵横捭阖,成为帝国权力的真正化身。这主要说明
A.帝国宰相与德皇之间相互制约 |
B.德意志帝国宰相掌握最高行政权 |
C.俾斯麦的职权凌驾于德皇之上 |
D.帝国宰相职权和任期取决于德皇 |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出现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 |
B.英德矛盾的发展促使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
C.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被瓜分完毕 |
D.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
13.
“传统国际法历来把‘诉诸战争权’看作是主权国家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这里的“巴黎公约”指
A.《凡尔赛和约》 |
B.《国联盟约》 |
C.《洛迦诺公约》 |
D.《非战公约》 |
15.
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某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十分不满,日本人挖苦英国人说:“无论如何,你们已经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这一条约是指
A.《四国条约》 | B.《五国条约》 |
C.《九国公约》 | D.《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
19.
《凡尔赛和约》给战胜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在不同的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最终得到了解决 |
C.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和约达成了一定的妥协 |
D.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共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华盛顿会议上,把他的这种愿望化为泡影的是
A.<四国条约》的签订 |
B.《五国条约》的签订 |
C.《九国公约》的签订 |
D.《中日协定》的签订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