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由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2.简答题- (共1题)
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二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瑞蚨祥绸布店(1862年创立)青岛分号1904至1949年经营销售额的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三种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早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7—1949年期间,瑞蚨祥绸布店经营销售额下降的原因。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李鸿章 | 轮船招商局 |
广东南海 | 陈启源 | 继昌隆缫丝厂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材料二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瑞蚨祥绸布店(1862年创立)青岛分号1904至1949年经营销售额的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三种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早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7—1949年期间,瑞蚨祥绸布店经营销售额下降的原因。
3.单选题- (共27题)
3.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受新的失败。”这项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
B.设立陪审法庭 |
C.成立“四百人会议” |
D.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
4.
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机构,下列各项关于公民大会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梭伦时代,财产最少的第四等级不能参与公民大会
②梭伦时代,公民大会常设机构的成员由部落推选产生
③伯里克利时代,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表决权
④伯里克利时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①梭伦时代,财产最少的第四等级不能参与公民大会
②梭伦时代,公民大会常设机构的成员由部落推选产生
③伯里克利时代,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表决权
④伯里克利时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5.
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进步之处有
①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②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
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①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②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
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6.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伯里克利采取的措施是( )
A.召开公民大会 |
B.组成五百人会议 |
C.设立陪审法庭 |
D.为公民发放津贴 |
7.
恩格斯曾说:“如果说国家和国家法是由经济关系来决定的,那末不言而喻,民法也应该说是如此,因为民法的作用在本质上就是要把各个人彼此间在一定情况下所有的正常经济关系确认起来”。这一观点较好地诠释了罗马
A.公民法的特点 |
B.成文法形成的主要原因 |
C.习惯法的价值 |
D.万民法内容上的侧重点 |
8.
《罗马法概论》指出“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流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公开法律”指的是制定
A.《十二铜表法》 |
B.习惯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9.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试图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集中体现这一设计思想及其实践的美国国家机构是
A.总统 |
B.最高法院 |
C.国会 |
D.邦联议会 |
11.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
A.国共合作 |
B.秋收起义 |
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12.
2015年8月,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太行山上》在描述“太原会战”这一历史事件时,有这样的场景: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其中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部偷袭了阳明堡飞机场,从而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
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的主力 |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
13.
在广泛吸收香港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列各项不属于该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A.“一国两制” |
B.“民族自决” |
C.“港人治港” |
D.“高度自治” |
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下列各项中属于《共同纲领》内容的有
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规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④规定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规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④规定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5.
见下图照片“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而欢呼”。他们为之欢呼,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行


A.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B.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
C.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16.
1954年,***在会见英国外宾时说:“中国、苏联、英国和其他各大国都靠拢些,也包括美国在内。希望美国也采取和平共处的政策。美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要和平,我们就不得安宁,大家也不得安宁。”这表明
A.中国希望联合美国抗衡苏联的威胁 |
B.中国外交对意识形态有所突破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公认 |
D.中国外交的重点开始转向大国 |
17.
美国尼克松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双重代表权”议案,即联合国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安理会成员国,同时保留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大会的席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美国落实上海联合公报的内容 |
B.美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问题 |
C.中美关系正常化取得关键突破 |
D.中美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一致 |
18.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下列各项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特点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A.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
B.从秘密外交走向公开外交 |
C.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作用 |
D.受冷战对峙态势的影响 |
19.
上海合作组织反对任何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恶劣作法,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A.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目标 |
B.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
C.旨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
D.推动了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
20.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对外宣布:“问题不在于说废话,而在于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一项建设性的行动……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项建设性的行动是
A. 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
B. 接受马歇尔计划
C. 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A. 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
B. 接受马歇尔计划
C. 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21.
《浙江通志》等记载:明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松江一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材料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区
A.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格局发生变化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 |
C.官营纺织经济被赶超日益破落衰败 |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24.
有史书记载,唐代后期,长安东市西边的宣阳坊有彩缬铺,出售印染彩色绢帛。紧靠西市的延寿坊成了售金银珠宝的大本营。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业发展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
B.私营手工作坊迅速发展 |
C.邻近市的坊里出现工商业活动 |
D.唐代政府放宽抑商政策 |
25.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材料中清朝实行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促进自然经济瓦解 |
B.延缓中国发展步伐 |
C.摧残中国民族工业 |
D.阻碍世界市场形成 |
26.
明朝时期浙江巡抚围攻宁波双屿岛,驱逐葡萄牙殖民者,逃脱中外走私船1290艘。士大夫们逐渐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 B.海禁期间加剧了寇患盛行 |
C.葡萄牙侵占了宁波地区 | D.士大夫认识到顺势的必要性 |
27.
从1895至1913年,随着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至少又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它们创办时的资本投资额都超过十万中国元,导致“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