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同步练习: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760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2.8万吨,同期的英国为228.5万吨,法国是40.6万吨,德国是20万吨。1860年时,俄国的铁产量达到29.8万吨,同期的英国则为388.8万吨,法国是89.8万吨,德国是50万吨。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
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充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 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 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7 年 l 月 3 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负会的大多为 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 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 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1861  年沙皇颁布“二二九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 自由,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 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人民版教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 在克里未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王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 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进改革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 “大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场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2.单选题(共20题)

3.
如表史实与结论的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梭化的诗作:“许多人卖身为奴。失去自由,我已让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彻底剥夺了雅典贵族的政治权利
B
明治维新前,日本实行“幕藩体制”,德川幕府控制国家政权,实行“锁国”政策。
日本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C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选出。
标志着宪法实际上确认了共和政体
D
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业出现了空前的高涨,工业产值从15亿增加到30亿卢布。
标志着俄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
 
A.A
B.B
C.C
D.D
4.
在向近代过渡的埃及与中国分别出现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洋务运动。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其不同点是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5.
某班同学对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讨论时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得到了许多地主的理解和支持
B.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可能多地维护了地主的利益
C.1861年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D.1861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
6.
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7.
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关于赎取份地后的农民生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获得“解放”时赎取的份地必须得到地主的同意
B.农民交纳赎金六个月后获得宅边园地的所有权
C.赎地农民必须按一定比例交付赎金
D.农民交纳的“赎地费”大大低于当时的实际地价
8.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武器的落后
B.政治、经济体制的落后
C.运输工具的落后
D.军需品的不足
9.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
B.镇压马木路克的叛乱
C.平息广大人民的反抗
D.防备奥斯曼帝国进攻
10.
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近代化进程,这主要表现在
①加剧了农村社会分化及商品经济发展
②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③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
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
①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
②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
③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
④两国统治者都把发展资本主义放在首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
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②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③埃及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④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穆罕默德·阿里强调:“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符合其主张的是
①反对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②减少进口的需要
③大力保护民族工业和本国商品的市场
④使埃及的民族工业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最大成果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彻底根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C.农奴用赎买方式得到土地
D.基本上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15.
奥马尔·麦克莱姆曾领导开罗人民起义,反抗法国殖民者,但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却扬言“穆罕默德·阿里是我扶上台的,我保证也能把他赶下台”。这表明
①改革遇到了阻力
②麦克莱姆成为改革的障碍
③改革触犯了宗教长老阶层的利益
④改革不符合埃及的国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十二月党人和激进派知识分子基本主张的相同点是
A.发动武装起义
B.主张废除农奴制度
C.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
D.主张通过农民和地主协商的办法废除农奴制
17.
虽然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使埃及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最终结果是失败的,其决定性的原因是
A.穆罕默德·阿里只进行了局部性的变革,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的结构变革
B.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缺乏群众基础,没得到社会成员的有力支持
C.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对现代化的改革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
D.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18.
穆罕默德·阿里将没收的包税地的一半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这种做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割据势力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增加了赋税收入
19.
1809年6月穆罕默德·阿里下令:归包税人所有的“乌西叶地”(免税地)不再享有免税权,必须纳税,包税人应将包税余额的一半上缴政府。该规定
①实际上取消了包税制度
②意在打击马木路克势力
③使包税人丧失了大部分特权
④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
从此,长老不再是政治舞台上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而是成了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人民的工具。这指的是
A.歼灭马木路克势力
B.取消包税制
C.没收宗教地产,打击宗教势力
D.建立国务会议与咨议会
21.
恩格斯在评价克里米亚战争时说,“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里的“觉醒”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制度腐朽
B.吏治腐败
C.经济凋敝
D.军备落后
22.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道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去了丑。就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 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3.选择题(共1题)

23.我们在吃苹果时常常感到有一股酸味,请你设计实验探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