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世界人民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农业社会的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工商业发达的古代希腊却出现了民主政治。
材料二:1788年6月21日,新罕布什尔州的代表大会以57比46的票数批准了“费城制宪会议”提出的联邦宪法,落实了需要9个邦批准的规定,美利坚合众国喷薄而出,成为一个法律实体。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三个原则?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民军起事”是什么事件,并从政治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一:在农业社会的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工商业发达的古代希腊却出现了民主政治。
材料二:1788年6月21日,新罕布什尔州的代表大会以57比46的票数批准了“费城制宪会议”提出的联邦宪法,落实了需要9个邦批准的规定,美利坚合众国喷薄而出,成为一个法律实体。
——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
材料三: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顷向共和,南中各省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公权之全国,立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清帝逊位诏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三个原则?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民军起事”是什么事件,并从政治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产生的历史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
材料一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摘编自《历史地图册·必修Ⅱ》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2)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产生的历史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
2.单选题- (共18题)
3.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下面对“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
B.正式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
C.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
D.导致社会动乱不安 |
5.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
6.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 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 |
C.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 | D.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 |
7.
下列关于近代英美法德国家元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
B.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 |
C.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 |
D.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内阁对皇帝负责 |
9.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属同一条约的是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D.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
11.
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材料中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
B.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程度加深 |
16.
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
B.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
C.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
D.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
17.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
18.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