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东北地区,3000多万同胞沦为“亡国奴”,也拉开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东北地区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14年的历史长卷,一方面记述了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代表的抗日英雄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另一方面,也记载了日本侵略者残暴压榨、奴役中国人民令人痛心的往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同志,曾把东北抗联14年艰苦斗争称之为中国革命史上三件最艰苦的事件之一。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认识。(要求:不.可.照.搬.材.料,史实正确,逻辑通顺,简明扼要)
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东北地区,3000多万同胞沦为“亡国奴”,也拉开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东北地区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14年的历史长卷,一方面记述了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代表的抗日英雄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另一方面,也记载了日本侵略者残暴压榨、奴役中国人民令人痛心的往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同志,曾把东北抗联14年艰苦斗争称之为中国革命史上三件最艰苦的事件之一。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认识。(要求:不.可.照.搬.材.料,史实正确,逻辑通顺,简明扼要)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丰臣秀吉在进一步统一日本过程中,另在大阪筑城以形成新的统治中心。1585年设立了“五奉行”,由前田玄以管理京都市政、皇室、寺社;长束正家负责财政;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增田长盛三人则管理行政、司法和丈量土地。平时分工负责,遇大事则五人合议,妥善裁决。
材料二在征服战争中,丰臣秀吉没收了战败大名的部分土地,把它分赐给亲信部下,削弱地方大名。借联姻结盟在日本战国时代是一种普遍现象,丰臣秀吉规定不经许可大名不得彼此结亲。丰臣秀吉甚至常常以种种借口没收或变更大名的领地,转换大名所在的地区。
材料三丰臣秀吉推进“检地”,即调查和丈量土地。规定用统一标准丈量。实行“一地一作人”制度,规定父子和亲属不得同居,必须单独立户。丈量土地后给每个耕作者发新地照,各村都建立检地帐。耕地按肥瘠分为四等,按等课赋。确定实际耕作者——小农为年贡的承担者。法令规定农民必须永久居住在村庄,不得改从它业。丰臣秀吉还废除了关卡,铸造“天正大判”等货币,以京都为标准统一度量衡。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三,简述材料三中所述措施的影响。
材料一丰臣秀吉在进一步统一日本过程中,另在大阪筑城以形成新的统治中心。1585年设立了“五奉行”,由前田玄以管理京都市政、皇室、寺社;长束正家负责财政;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增田长盛三人则管理行政、司法和丈量土地。平时分工负责,遇大事则五人合议,妥善裁决。
材料二在征服战争中,丰臣秀吉没收了战败大名的部分土地,把它分赐给亲信部下,削弱地方大名。借联姻结盟在日本战国时代是一种普遍现象,丰臣秀吉规定不经许可大名不得彼此结亲。丰臣秀吉甚至常常以种种借口没收或变更大名的领地,转换大名所在的地区。
材料三丰臣秀吉推进“检地”,即调查和丈量土地。规定用统一标准丈量。实行“一地一作人”制度,规定父子和亲属不得同居,必须单独立户。丈量土地后给每个耕作者发新地照,各村都建立检地帐。耕地按肥瘠分为四等,按等课赋。确定实际耕作者——小农为年贡的承担者。法令规定农民必须永久居住在村庄,不得改从它业。丰臣秀吉还废除了关卡,铸造“天正大判”等货币,以京都为标准统一度量衡。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三,简述材料三中所述措施的影响。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继承人是腓特烈二世(1740—1786)。腓特烈二世素有实行“开明专制”的美誉,据他说:“君主并非绝对的主人,而只是国家的第一仆佣。”他推崇法国的启蒙思想,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他说自己“论秉性是哲学家,论职责是政治家”,他主张哲学家与君主共同治国,而“治理良好的政府应该有一个体系,其条理性就如同哲学体系一样。”他还爱好音乐,善写诗词,高谈阔论地评论文学,甚至请伏尔泰教他用法文写作。他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从任何方面看,他都是“开明君主”的典型,因此深得法国哲学家们的赞誉。从治国思想看,他标榜科学与理性,并且表白自己的统治是合乎科学与理性的。他这样做,当然比明目张胆地强调“君权神授”的神学观点要好一些,表明启蒙思想对他的影响,但“开明专制”在本质上仍然是专制主义。
(1)材料认为腓特烈二世是“开明君主”的典型,根据材料,概述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腓特烈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意义。
材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继承人是腓特烈二世(1740—1786)。腓特烈二世素有实行“开明专制”的美誉,据他说:“君主并非绝对的主人,而只是国家的第一仆佣。”他推崇法国的启蒙思想,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他说自己“论秉性是哲学家,论职责是政治家”,他主张哲学家与君主共同治国,而“治理良好的政府应该有一个体系,其条理性就如同哲学体系一样。”他还爱好音乐,善写诗词,高谈阔论地评论文学,甚至请伏尔泰教他用法文写作。他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从任何方面看,他都是“开明君主”的典型,因此深得法国哲学家们的赞誉。从治国思想看,他标榜科学与理性,并且表白自己的统治是合乎科学与理性的。他这样做,当然比明目张胆地强调“君权神授”的神学观点要好一些,表明启蒙思想对他的影响,但“开明专制”在本质上仍然是专制主义。
(1)材料认为腓特烈二世是“开明君主”的典型,根据材料,概述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腓特烈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意义。
2.单选题- (共7题)
4.
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
B.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规定 |
C.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
D.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
5.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
A.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 |
B.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C.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 |
D.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 |
6.
1933年,中共中央在《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中提出,“除下层统一战线外,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或能实行上层统一战线”,“与民族资产阶级的某一部分实行统一战线”,“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随后,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对蒋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C.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 | D.中国抗战的艰难性和长期性 |
7.
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A.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
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
C.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 |
D.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
8.
19世纪初的英国,无产阶级把机器当成了攻击的直接目标。相传卢德是捣毁机器的首创者,因而破坏机器的运动就被称为“卢德运动”。导致“卢德运动”出现的原因是
A.工人阶级有了先进理论的指导 |
B.电力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 |
C.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工人失业 |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
9.
下表是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1930年北平底层市民从业统计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北京地区的民族工业非常发达 |
B.北京的城市化水平超前 |
C.北京的政治地位影响经济结构 |
D.北京地区贫富差距拉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