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到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公元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ComitiaTributa)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公元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0个铜袁上。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请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春秋时期郑国的“铸刑书”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差异,并完成以下表格。
材料 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到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公元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ComitiaTributa)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公元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0个铜袁上。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请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春秋时期郑国的“铸刑书”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差异,并完成以下表格。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其中一条航线为:澳门一菲律宾马尼拉一墨西哥……这是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丝银之路”。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材料二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关荚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形成的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并比较中国两次融入“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材料一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其中一条航线为:澳门一菲律宾马尼拉一墨西哥……这是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丝银之路”。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材料二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关荚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形成的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并比较中国两次融入“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2.单选题- (共15题)
3.
梭伦时期,雅典公民大会召开前的第一项程序是传令官诵读大段咒语,其中有一句是:“让那些想要成为僭主或者打算恢复僭主制的人及其整个家族痛苦地毁灭,”这表明当时的雅典
A.民主政治处于繁荣阶段 | B.贵族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
C.平民权益得到充分肯定 | D.重视维护城邦民主秩序 |
4.
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 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 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 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 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A. 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 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 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 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5.
华盛顿希望制宪大会抓住《邦联条例》的缺陷,“直中要害,并提供根治的办法,不管大家是否一致赞成,这种做法将给大会带上明智和尊严的印记”。美国l787年宪法为弥补“缺陷”所采取的主要办法是
A.确立并不断完善民主共和制 |
B.贯彻三权分立的原则 |
C.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
D.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 |
6.
日本宪政专家佐藤动在论述英国宪政时指出:“在英国,政府是由中世纪封建制度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在那里经常在同一个基地上建筑起新的建筑物。”佐藤功强调的是
A.英国宪政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B.英国宪政的发展以王权政治为中心 |
C.英国宪政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
D.英国近代宪政是对传统的继承发展 |
7.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
A.借传统习俗化解国内危机 |
B.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 |
C.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 |
D.彰显中共全民族抗战精神 |
8.
1926年下半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提出“应(将土地问题)列入议事日程,没有农民的支持,胜利是不可能的”,同时又提醒“在当前任务方面,必须在中共和国民党之间协商一致”。材料表明
A.苏联对中国革命给以及时指导 |
B.土地问题是当时国共最大分歧 |
C.国共两党的政治分歧日趋明显 |
D.共产国际对北伐战争横加干涉 |
9.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附近和在从广东通到内地去的粤湘大道上,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后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而不得不走进流浪者的队伍中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 |
B.广东人共同抵制洋货 |
C.“十三行”辞退员工 |
D.清政府严禁对外贸易 |
10.
有人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我们为什么不使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该观点认为《共产党宣言》
A.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
B.非常容易导致过激行为 |
C.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
D.是当今世界的最佳选择 |
11.
“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甚至他们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这就是说,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
A.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
C.吝啬守财的社会心态 |
D.精耕细作的劳动结果 |
12.
傅筑夫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中谈到:“唐代商业初步显现了商业的生活化、世俗化与平民化,近代型商业已初露端倪。”下列选项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A.当时重商主义政策日渐盛行 |
B.当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督 |
C.当时商人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
D.当时日用品大量进入流通领域 |
13.
(加试题)文献记载:“(明朝)洪武改元,严申巾帽之禁。乡村农民许戴斗笠,出人市井不禁,不亲业农者不许。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着绢布。”这表明明朝
A.商人在法律上仍受歧视 |
B.农民的生活已相对富足 |
C.采取政策鼓励农民消费 |
D.纺织品使用有严格规定 |
14.
下图是1890-1910年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对比示意图。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了


A.英国的工业水平最为先进 |
B.德国的工业发展程度最高 |
C.法国的工业化水平最落后 |
D.欧洲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 |
15.
1908年初,英美烟草公司借口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生产的“白鹤”商标的颜色与其生产的”玫瑰”商标颜色相近,向香港当局诬陷“南洋”侵权。香港当局强行将南洋价值巨大的“白鹤”牌香烟焚毁,使其被迫放弃“白鹤”商标。这说明
A.近代民族企业缺少法律保护 |
B.外国资本极力排挤民族企业 |
C.民族企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持 |
D.民族企业发展缺少民众支持 |
16.
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一个“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这说明孟德斯鸠
A.追求社会平等 |
B.反对教会特权 |
C.主张回归自然 |
D.倡导权力制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