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材料二:第5表:死者的财产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必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材料二:第5表:死者的财产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必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
——《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材料三:(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分析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材料三:(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分析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2.单选题- (共12题)
3.
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后的第一项改革是拔除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材料中的“他”推行的改革措施
A.提高下层公民的参政热情 |
B.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
C.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顶峰 |
D.使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
4.
亚里士多德记载,陪审员每日3个奥波尔;九个执政官一天的薪金为4个奥波尔。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一天可得到薪金5个奥波尔。城邦也给那些驻扎在萨摩斯等地的公职人员支薪,作为其生活费用。上述记载的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A.梭伦改革时期 |
B.罗马共和国时期 |
C.罗马帝国时期 |
D.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
5.
马克斯说道:“在罗马,氏族社会变成了闭关自守的贵族,贵族的四周则是人数众多的、站在这一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力只有义务的平民;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贵族和平民完全溶化在国家中”开始于:
A.习惯法的废除 |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
C.公民法的颁布 |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订 |
6.
公元前150年左右,罗马法庭在对面临死刑的公民进行判决时,通常采用拖延审判的办法,以使罪犯远离罗马,估计罪犯到达安全地带以后才宣布禁止该罪犯返回罗马,死刑实际上变成了流放。这说明当时罗马
A.法律具有人文关怀性 | B.法治理念遭到了破坏 |
C.深受着习惯法的影响 | D.法律规定具有灵活性 |
7.
“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十二铜表法》 |
B.万民法 |
C.《民法大全》 |
D.《权利法案》 |
8.
有学者在论及某古罗马法律时说:“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对该法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
B.迫于平民的强大压力而制订的 |
C.借鉴了外邦人法规的基础上形成的 |
D.颁布在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期间 |
9.
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A.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制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
B.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
C.-个政客说:“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
D.杰弗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
10.
《西方民主史》载:“(英国)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因此,首相有责任回答议会的咨询,向议会报告政府的工作。”该史料主要表明在英国
A.议会取得国家各项权力 |
B.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D.首相及内阁对议会负责 |
11.
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业者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这种状况引发的最终结果是
A.爆发“光荣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
B.制定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
C.导致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
D.推动宪章运动,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 |
12.
对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的成就。”恩格斯的话表明德意志帝国
A.民主是虚,专制是实 |
B.以民主来欺骗工人阶级 |
C.受到恩格斯的高度肯定 |
D.其民主对工人有有利之处 |
13.
1871年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立法机构,统率帝国军队;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据此说明此时的德意志帝国
A. 内阁首相全面控制国家军队
B. 正在努力构建民主共和制度
C. 立法机构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D. 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A. 内阁首相全面控制国家军队
B. 正在努力构建民主共和制度
C. 立法机构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D. 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