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英国脱欧”成为世界瞩目的大事,其进程对欧盟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一均势思想是18、19世纪近代国际关系中盛行于欧洲大国之间的国家关系思想,英国均势外交战略几乎贯穿整个近代国际关系史。……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这段话是对英国均势外交的最好概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近代能够推行“大陆均势”政策的历史背景及这一政策的实质。
材料二1973年1月1日,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1975年6月,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第一次全民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了继续留在“欧洲经济共同体”。
材料三英国一直对欧盟(欧共体)采取若即若离的姿态……。英国自认为是历史上的传统帝国,……应该领导欧洲。对欧洲其他国家采取“平衡”战略,……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和保证欧洲的安全。2008年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继而则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这让英国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欧盟的束缚,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远大于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同时,英国感觉到了世界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中国这样的主权国家在各个方面非常有活力,主权国家的能力似乎仍然高于共同体或者联盟,这导致了英国产生了脱离欧盟的想法。
2016年6月23日,英国再次举行全民公投,最终决定退出欧盟。
材料一均势思想是18、19世纪近代国际关系中盛行于欧洲大国之间的国家关系思想,英国均势外交战略几乎贯穿整个近代国际关系史。……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这段话是对英国均势外交的最好概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近代能够推行“大陆均势”政策的历史背景及这一政策的实质。
材料二1973年1月1日,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1975年6月,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第一次全民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了继续留在“欧洲经济共同体”。
材料三英国一直对欧盟(欧共体)采取若即若离的姿态……。英国自认为是历史上的传统帝国,……应该领导欧洲。对欧洲其他国家采取“平衡”战略,……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和保证欧洲的安全。2008年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继而则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这让英国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欧盟的束缚,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远大于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同时,英国感觉到了世界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中国这样的主权国家在各个方面非常有活力,主权国家的能力似乎仍然高于共同体或者联盟,这导致了英国产生了脱离欧盟的想法。
2016年6月23日,英国再次举行全民公投,最终决定退出欧盟。
——改编自高汝仕《“英国脱欧”对英国自身对外关系的影响分析》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两次意欲“脱欧”的主要原因。
2.
中国铁路建设历经艰难,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材料一京张路者,自京师达张家口,长三百七十余里,南口以北,冈峦重叠,溪涧纷歧,地险而工艰,出居庸关则八达岭横蔽于前,其上为古长城峭壁百寻,惊心怵目。君初履勘,拟由石佛寺向西北行,当凿洞六千余尺,其后乃改由东面斜行,就青龙桥施工辟峡,仅凿洞三千五百余尺耳。当是时,君所携习工程学者仅二人。昼则茧足登山,夜则绘图计工,无一息之安。既而其二人者,或以事他调,议者窃以为吾国人未有当此任者,君益冥心孤往,不以无助而少弛其志。凡十八月而山洞藏事,四年而全路告成。
材料三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英国人1876年修建的,清政府认为铁路妨碍风水,第二年赎回,予以拆毁。20世纪前,中国自修铁路很少,但有1万多公里铁路权益却落入列强之手。
1928-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关内仅修建了3600多公里铁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西北、西南地区修建了1900多公里铁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本上未修建铁路。
新中国建立前夕的1万多公里铁路,大多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西北、西南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这些铁路由列强修建,轨距宽窄不一: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铁路按投资国别设局,分割管理,甚至一个铁路地区由几个铁路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建设人民铁路的方针,到1949年底,原有铁路基本被接管,主干线基本连接贯通。“一五”计划期间,新建铁路长达6100公里。“二五”计划期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长达34406公里。“三五”、“四五”计划期间,虽然遭遇“文革”,铁路一度半瘫痪,但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仍然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在内的19座特大型桥梁,内热机和电力机车开始批量生产,1975年底,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45992公里。
1978年后,铁路迎来了整顿与改革新时期,从“包、放、联、通、多”等5个侧面展开改革:实行“利改税”后,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1998年,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66428公里,2012年,全国有高铁13000多公里,时速均在300公里以上,高铁成为中国亮丽的名片。安全、快捷、舒适成为中国铁路的突出亮色。
材料一京张路者,自京师达张家口,长三百七十余里,南口以北,冈峦重叠,溪涧纷歧,地险而工艰,出居庸关则八达岭横蔽于前,其上为古长城峭壁百寻,惊心怵目。君初履勘,拟由石佛寺向西北行,当凿洞六千余尺,其后乃改由东面斜行,就青龙桥施工辟峡,仅凿洞三千五百余尺耳。当是时,君所携习工程学者仅二人。昼则茧足登山,夜则绘图计工,无一息之安。既而其二人者,或以事他调,议者窃以为吾国人未有当此任者,君益冥心孤往,不以无助而少弛其志。凡十八月而山洞藏事,四年而全路告成。
——《詹天佑先生年谱》
材料二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对詹天佑敢于负责修建京张路百般诽谤,认为“拒借外债、拒用洋匠,收回权利、自办铁路”的做法,是“狂妄自大”,是“自不量力”。有些人甚至说:“会修铁路通过京张路关沟段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然而詹天佑却说:“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摘编自李四光《纪念詹天佑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京张铁路修建面临的困难,概括詹天佑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材料三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英国人1876年修建的,清政府认为铁路妨碍风水,第二年赎回,予以拆毁。20世纪前,中国自修铁路很少,但有1万多公里铁路权益却落入列强之手。
1928-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关内仅修建了3600多公里铁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西北、西南地区修建了1900多公里铁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本上未修建铁路。
新中国建立前夕的1万多公里铁路,大多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西北、西南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这些铁路由列强修建,轨距宽窄不一: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铁路按投资国别设局,分割管理,甚至一个铁路地区由几个铁路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建设人民铁路的方针,到1949年底,原有铁路基本被接管,主干线基本连接贯通。“一五”计划期间,新建铁路长达6100公里。“二五”计划期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长达34406公里。“三五”、“四五”计划期间,虽然遭遇“文革”,铁路一度半瘫痪,但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仍然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在内的19座特大型桥梁,内热机和电力机车开始批量生产,1975年底,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45992公里。
1978年后,铁路迎来了整顿与改革新时期,从“包、放、联、通、多”等5个侧面展开改革:实行“利改税”后,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1998年,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66428公里,2012年,全国有高铁13000多公里,时速均在300公里以上,高铁成为中国亮丽的名片。安全、快捷、舒适成为中国铁路的突出亮色。
——改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析新中国与旧中国两个时期铁路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3.
有作为的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康熙帝曾指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乱则声讨,治则抚绥。”“仰凭天道,俯怄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盛治之世,余一余三。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
——摘自《清圣祖实录》
(1)阅读材料,概括康熙的治国理念。
后人对康熙的认识主要有两种:①康熙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②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历史机遇,因循误国。
(2)对上述认识,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
材料康熙帝曾指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乱则声讨,治则抚绥。”“仰凭天道,俯怄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盛治之世,余一余三。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
——摘自《清圣祖实录》
(1)阅读材料,概括康熙的治国理念。
后人对康熙的认识主要有两种:①康熙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②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历史机遇,因循误国。
(2)对上述认识,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
2.单选题- (共22题)
4.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这些措施
A.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
B.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
C.彻底化解了雅典当时的社会矛盾 |
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
5.
《十二铜表法》中有限制高利贷,把年息最高额定为8.33%,给予无力还债者以时间宽限等内容。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民主法治观 |
B.从根本上维护平民权益 |
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
D.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 |
6.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战,有力配合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以下对抗日战争的叙述,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八路军)的士气。”
②“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③“在(东北)冰天雪地与敌周旋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④“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正能量。”
①“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八路军)的士气。”
②“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③“在(东北)冰天雪地与敌周旋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④“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正能量。”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③①②④ |
D.③②①④ |
7.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新”的含义是
A.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 |
C.工人阶级开始争取政治权利 |
D.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时机已成熟 |
8.
“炮击金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据守福建省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惩罚性大规模炮击封锁行动,此类军事行动一直持续到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C.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9.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休会期间,曾指出“印度支那问题已经国际化,……不仅本身是三个国家的问题,而且影响整个东南亚,影响欧洲和世界形势。”有关这次国际会议叙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 |
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
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1.
袁行霈等在《中华文明史》中说“对于外来文明,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接纳力与融合力。”下列各项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佛教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
B.隋唐丝织技术高,还借鉴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
C.唐宋时期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
D.元朝时海南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12.
著名的(晋商)大盛魁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商号后,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由此可见其发展壮大的原因有
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②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
③吃苦耐劳的工作干劲
④连锁经营方式规模化
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②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
③吃苦耐劳的工作干劲
④连锁经营方式规模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3.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第一次是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与这两个时期的主流经济政策相对应的是
A.重商主义、自由主义 |
B.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
C.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 |
D.凯恩斯主义、混合经济政策 |
14.
1913年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产生了新兴的劳动组织和现代管理体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这种流水作业法后来被称为“福特制”,并在全世界广泛推广。推动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 |
B.新型工厂制度的诞生 |
C.政府政策的调整 |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16.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无财力承担的民用企业,多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出现,规定“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但实际情况是“官夺商权难自主”。这表明
A.政府压制民用企业发展 |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
C.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失当 |
D.民用企业的经营与官府无关 |
17.
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农民路过公社大门时,发现“向阳人民公社”的牌子摘掉了,已经换成了“向阳乡人民政府”的新牌子。但换牌很低调,广汉县委规定“不准登报、不准广播、不准宣传”。它反映出当时


A.人们对“人民公社”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
B.“拨乱反正”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
C.人们对改革开放依然心存顾虑 |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试点 |
18.
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或刚劲雄健,或纤细秀美。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A.追寻浪漫情调 |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
C.崇拜民主制度 |
D.主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 |
19.
“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文中的“它”应该是
A.智者学派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20.
牛顿是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由此建立起来的经典力学体系,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在思想领域影响广泛而深刻。下列选项中受其直接影响的是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马克思主义 |
21.
报刊业的发展促进了政治思想、工商业、社会生活等信息的传播,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外纪闻》编译西方书报,宣扬“中体西用” |
B.《光明日报》刊文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 |
C.《申报》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
D.《民报》推动了三民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 |
22.
这次大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在此次大会上的报告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
B.《论十大关系》 |
C.《论联合政府》 |
D.《论持久战》 |
24.
1889年日本颁布的宪法规定“日本帝国将由永不间断的一代代天皇统治和管辖”,“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还规定:不得随意逮捕公民,财产权受到保护,公民享有宗教、言论和结社的自由。但在每种情况下,政府只要愿意便有权制止这些权利。这说明
①日本的君主专制制度未受到动摇
②日本国民在法律上被赋予一定的权利
③日本的民主制还不够成熟与完善
④日本宪法的制定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
①日本的君主专制制度未受到动摇
②日本国民在法律上被赋予一定的权利
③日本的民主制还不够成熟与完善
④日本宪法的制定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