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70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二 

材料三: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3)材料三与材料一之间是什么关系。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各国的立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3.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4)综合上述内容,就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共18题)

4.
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A.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B.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C.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D.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5.
被称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时期的执政官是
A.伯里克利
B.梭伦
C.伯拉图
D.克里斯提尼
6.
公元前430年,30岁的里克尔梅,作为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可能出现于
A.古代雅典
B.古代罗马
C.古代埃及
D.古代印度
7.
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表现在
①其实质是广大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妇女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③它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
④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为参政方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A.崇尚精神追求
B.坚守法治原则
C.重视民主信念
D.倡导人类平等
9.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罗马法指的就是《十二铜表法》
②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③自然法标志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④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并取代了公民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最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1.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2.
19世纪末标志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局面的事件是
A.三国干涉还辽
B.列强在华划定势力范围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签订《辛丑条约》
13.
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
14.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太原会战
15.
《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甲午战争
16.
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①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湾一小股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
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1954年宪法
B.民主革命纲领
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D.《共同纲领》
18.
被誉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一标志的内涵是:
A.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的矛盾消失
C.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D.中国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19.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
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⑤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A.②⑤①④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②⑤①④
D.②⑤①③④
20.
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出席万隆会议
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21.
假如你有幸游历古代希腊的城邦,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有
A.公共场所的演讲和辩论
B.奥林匹克运动会
C.皇帝出行时壮观的场面
D.美轮美奂的雕塑

3.选择题(共1题)

22.

阅读材料,回答小题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都城,城区北临燕山,西临是西山,东南是华北平原,向太平洋敞开。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华北平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区,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给北京带来了巨大压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