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三) 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704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可以说从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以后一个时期里,反对苏联的战略扩张一直是中美关系不断巩固和向前发展直到关系正常化的主要推动力,安全战略合作是当时中美关系改善的基础。
在从和解到正常化的过程中,中美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外力推动型”的关系,即双方改善关系的动力主要来自对于对付共同面临的外部威胁的需要。战略合作是当时中美关系改善的基础。

——摘编自《冷战中的中美苏三角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此时期中国的外交方针。“与日本勾结的任何国家”主要指哪国?中苏为何在反对该国上达成共识?
(2)根据材料二,为何说中美关系改善属于“外力推动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改善对双方产生的影响。
2.
拿破仑说:“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0年8月,当法国国内外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仍十分尖锐、激烈的时候,拿破仑以巨大的立法勇气开始制定民法,组成了由四位著名法学家组成的民法典起草会。……他非常重视民法草案的讨论修改,“共召开102次会议,亲自主持的达半数以上”,讨论时,其见解往往是“深刻的、有条理的、明确的”。最后,他力排众议,简化批准程序,使民法草案在保民院和立法院中通过。

——宋培基《<拿破仑法典>与1789年原则》

材料二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拿破仑法典》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拿破仑制定法典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分析《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

2.单选题(共23题)

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材料中“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指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按财产定等级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实行“陶片放逐法”
4.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建立了官僚政治B.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利于中央集权D.打击了贵族政治
5.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B.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
C.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6.
《世界文明史》记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它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防范公权侵害私权
7.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英国这次转型的标志是
A. 查理一世被处死
B. 《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 1832年议会改革
8.
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A.推行两党制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D.实行三权分立
9.
某宪法实现了将“民族的政治统一,自由主义的诉求、工业化的起飞、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融为一体。该宪法是
A.《权利法案》
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0.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
11.
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D.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12.
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这反映出
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
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
C.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D.全民抗战成为共识
13.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感到不满意的是战胜国而不是战败国。材料中的战胜国不满意主要指的是英国
A.未实现占领中国大片领土的野心
B.未实现控制清政府的愿望
C.未达到占领中国市场的目的
D.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14.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5.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最准确的表述是,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蕴含了
A.社会发展学说
B.阶级斗争学说
C.资产阶级革命说
D.无产阶级斗争说
17.
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一措施
A.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推动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C.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D.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
18.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19.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着国家”。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
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在此强调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21.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
A.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
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D.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
22.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冷战下特殊的文化
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银幕上美苏的文化
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23.
《全球通史》:“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世界新格局形成
D.区域集团化发展
24.
近代以来,法德两国因多次战争而结下巨大的民族仇恨。二战后,法德这对政治宿敌之间的矛盾开始化解,其重要标志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D.欧洲共同体正式形成
25.
“它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大国的控制与干涉,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的一个政治论坛,并将更加注意经济发展问题,以便在冷战后发挥新的作用。”材料中的“政治论坛”是
A.欧洲共同体
B.不结盟运动
C.北约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3.选择题(共1题)

26.由大量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blank#}1{#/blank#}、{#blank#}2{#/blank#}和{#blank#}3{#/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