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展板一: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1)根据图1概括罗马《十二铜表法》所体现的重要精神。(4分)根据图2、3,结合所学分析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原因是什么?(4分)
展板二:近代欧美“开辟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英国和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起各具特色的代议民主制。英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君主政治的限制过程。研读法律文献可以更好地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的渐进过程。
材料一

(2)从材料一所列A、B、C、D四部法律文献中任选一则,仔细研读,结合所学,回答问题。(若多选,只阅第一项。)(6分)
A.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宣布了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对人民的权利作了明确申明。试分析《大宪章》体现了什么思想? |
B.简述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 |
C.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通过的? |
D.与1832年议会改革相比,1867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哪些人获得了选举权? |
(1)2010年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受到了古代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启迪:“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蕴含对人和社会的关注,请完成下列表格:(6分)

材料一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造成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世人“犯罪”以后,就失掉了上帝的爱,谁要想重新获得爱,除了必须绝对信仰上帝耶稣基督外,还必须悔罪做“善功”以补赎罪过……
——圣经注释摘要
材料二我是一个人,当爱情鼓励我的时候,我依照它从我内心发出的命令写下来。
——一位意大利诗人
材料三我们每个人都以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请回答:
(2)对于爱情,材料一和二的看法有何不同?本质区别是什么?(6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思想内容。材料三与材料二,两者有何联系?二者的共同作用是什么?(6分)
2.单选题- (共16题)
A.《理想国》《法律篇》《政府论》 |
B.《法律篇》《政治学》《社会契约论》 |
C.《十二铜表法》《法律篇》《论法的精神》 |
D.《理想国》《政治学》《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 |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
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议会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 |
D.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动力 |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
A.新航路的开辟 |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A.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B.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
C.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
D.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
A.宣传“因行称义”原则 | B.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 |
C.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 | D.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 |
A.促成保障个人权利的法案 | B.首倡天赋人权的政治学说 |
C.主持制定了1787年宪法 | D.领导了北美宗教改革运动 |
A.美国独立战争 | B.法国大革命 |
C.德意志统一 | D.日本明治维新 |
A.拿破仑 | B.华盛顿 | C.克伦威尔 | D.俾斯麦 |
3.选择题- (共9题)
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小组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7-9-9.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重锤质量为m=1 kg,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图7-9-9
①图中的三个测量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blank#}1{#/blank#}段的读数,应记作{#blank#}2{#/blank#}cm;
②甲同学用重锤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他用AC段的平均速度作为B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B,则求得该过程中重锤的动能增加量ΔEk={#blank#}3{#/blank#}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blank#}4{#/blank#}J.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是使ΔEk{#blank#}5{#/blank#}ΔEp(选填“>”、“<”或“=”);
③乙同学根据同一条纸带,同一组数据,也用重锤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将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O记为第1个点,图中的B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9个点.因此他用v=gt计算与B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B,求得动能的增加量ΔEk={#blank#}6{#/blank#}J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是使ΔEk{#blank#}7{#/blank#}ΔEp(选填“>”、“<”或“=”).
④上述两种处理方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blank#}8{#/blank#}同学所采用的方法.(选填“甲”或“乙”)
我们可以利用力的作用效果来感知力,如图甲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blank#}1{#/blank#};图乙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blank#}2{#/blank#};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blank#}3{#/blank#}决定.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