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 春秋战国以来的早期中国城市,或是国家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在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果我们接受“民主是个好东西”论,那么与希腊文明同时演进的中国文明就将以其集权性质而成为坏东西。但这显然是高度贫智的结论。邓公已经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任何制度的好坏优劣,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为标准来作出判断。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维持了中国五千年高速发展的集权制度肯定是好东西,而由于内部分裂而瓦解,最终在时髦的基督教手中进入中世纪的西方文明肯定是坏东西。
看得出来,那位断定“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学者采取了多数中国“精英”的思维方式,轻率而幼稚地决定忘记掉马克思的所有观点,而宁愿以一种感性的视野来分析理论问题。不过,当他如愿以偿地忘记了已经不太时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时,他也就无法看到真正的历史规律乃是: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像考CET4(英语四级考试)一样,在区区几个固定的选项中选择某种合意的政治组织形式;相反,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
材料 如果我们接受“民主是个好东西”论,那么与希腊文明同时演进的中国文明就将以其集权性质而成为坏东西。但这显然是高度贫智的结论。邓公已经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任何制度的好坏优劣,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为标准来作出判断。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维持了中国五千年高速发展的集权制度肯定是好东西,而由于内部分裂而瓦解,最终在时髦的基督教手中进入中世纪的西方文明肯定是坏东西。
看得出来,那位断定“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学者采取了多数中国“精英”的思维方式,轻率而幼稚地决定忘记掉马克思的所有观点,而宁愿以一种感性的视野来分析理论问题。不过,当他如愿以偿地忘记了已经不太时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时,他也就无法看到真正的历史规律乃是: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像考CET4(英语四级考试)一样,在区区几个固定的选项中选择某种合意的政治组织形式;相反,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
——整理自《联合早报网》
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中作者观点的合理性。(要求:提炼作者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单选题- (共10题)
3.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为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制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材料反映雅典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与旧政体的矛盾 |
B.中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 |
C.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 |
D.门阀寡头政治过于集权 |
5.
有学者指出,梭伦的社会改革秉承着中庸公平的思想,既为平民争取利益,又要维护贵族的特权。这表明梭伦改革
A.实现了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 |
B.没有完全满足平民和贵族的愿望 |
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
D.取消了债务奴隶制受到广泛拥戴 |
6.
梭伦改革开启了这样一种观念:“基于同意的统治取代了基于强制的统治,矗立于尖端之上的金字塔,又被安放于它的地基。”与此相关的是梭伦改革
A.建立了公民大会 |
B.实行陶片放逐法 |
C.维护了贵族利益 |
D.废除债务奴隶制 |
7.
那些被放逐的政治家,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几乎没有一个希图利用外敌力量返回雅典的,相反倒是为了争取返回,积极为雅典服务。这表明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
B.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
C.缓和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
D.标志着雅典国家的形成 |
8.
雅典克利斯提尼时期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它规定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可通过投票来决定是否实行放逐及放逐何人,凡达到六千以上票数的人就会被放逐。由此可知,陶片放逐法
A.突出了公民的公共权力 |
B.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公平 |
C.彰显了雅典法律的正义 |
D.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
9.
“陶片放逐法”假定每个参与投票的公民均具有书写他想予以放逐的政客姓名的权利,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大量的出土陶片显示出书写的拙劣、拼音的错误等。这表明古雅典
A.政局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
B.政客普遍失去民众信任 |
C.直接民主难以维护公民权利 |
D.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
10.
雅典法律规定,在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
B.居民必须参政 |
C.公民缺乏民主权利 |
D.内部斗争激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