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下列材料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档的推动力和力量。

依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主题,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对观点进行简要说明。(要求:准确提取信息,所拟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材料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档的推动力和力量。

依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主题,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对观点进行简要说明。(要求:准确提取信息,所拟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农业方面,生产工具大为改进,耕作技术也有很大改进。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陶瓷业亦相当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主要物品。造船业也相当发达,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陆上丝绸之路已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唐时期,东南亚、印度等地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不下二三十个,比以前增加不少。……广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南海地区和阿拉伯地区。由于广州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唐政权便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加强管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农业方面,生产工具大为改进,耕作技术也有很大改进。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陶瓷业亦相当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主要物品。造船业也相当发达,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陆上丝绸之路已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唐时期,东南亚、印度等地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不下二三十个,比以前增加不少。……广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南海地区和阿拉伯地区。由于广州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唐政权便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加强管理。
——摘编自林家劲《唐代广州与南海的交通》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俄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单选题- (共21题)
3.
梭伦改革前,雅典公民按照出身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梭伦改革时,实行财产等级制,规定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等级越高权力越大。这一改革措施
A.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
B.紧密联系政治地位与职业 |
C.发展了间接民主原则 |
D.使公民参政免受财产束缚 |
4.
如图所示徽章为银质,附章及章的背面分别印有“1900﹣CEHNE﹣1901”等字样。该徽章反映法国参与了哪次侵略中国的战争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中日甲午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5.
“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宝塔擎旗进北京”指的是
A.遵义会议的召开 |
B.红军长征的开始 |
C.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6.
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这反映中国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
A.选举地方人大代表 |
B.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
C.制订法制建设方针 |
D.发展基层民主制度 |
7.
1987年,周纯娟拿到了香港中国旅行社签发的第一号《台湾同胞回乡探亲证》,回到了阔别38年的家中。对这一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两岸间实现真正停火 |
B.两岸真正实现了直接三通 |
C.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
D.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
8.
如表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选项 | 历史史实 | 历史解释 |
A |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 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C |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 消除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
D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
A.A |
B.B |
C.C |
D.D |
9.
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如图漫画《纷至沓来》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A.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
B.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
D.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
10.
某现代国际政治组织“奉行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该现代国际政治组织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 |
B.华沙条约组织 |
C.不结盟运动组织 |
D.亚太经合组织 |
11.
如图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呈现


A.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
B.两极格局向单极格局发展 |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
D.以欧洲为中心的发展趋势 |
12.
1912年荣氏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公司,1915年又创办申新纺织公司;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造成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
A.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B.实业救国的热潮 |
C.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
D.国民政府的政策 |
13.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
B.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C.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D.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
14.
列宁在1921年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由此,列宁推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发展军事工业策略 |
D.斯大林模式 |
15.
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措施
A.复兴工业 |
B.调整农业结构 |
C.以工代赈 |
D.整顿金融体系 |
16.
据英国官方《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记载: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材料反映英国的社会福利
A.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
B.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
C.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
D.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
17.
《大国崛起》解说词提到:“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材料表明:欧盟属于
A.经济和军事联盟组织 |
B.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 |
C.经济和政治联盟组织 |
D.政治和军事联盟组织 |
18.
陆游诗云:“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该诗歌反映出
A.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征 |
B.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C.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 |
D.夜市具有完备的服务功能 |
19.
如表为中国1871〜1873年到1891〜1893年主要出口物茶叶、棉花的海关报告统计情况。据表分析,造成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 茶叶 | 棉花 |
1871年〜1873年 | 722159公担 | 8486公担 |
1891年〜1893年 | 1055064公担 | 290417公担 |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B.《马关条约》加剧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
C.中国传统棉纺织业衰败 |
D.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20.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业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说明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 |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C.大大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21.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流行的竹枝词记载当时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时:“路车两制亦开行,包用包修费独昂。来往如飞人尽慕,趋时骑坐意洋洋。”另有文章描述“若用时,骑坐其中,以两足踏蹬”。这表明当时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普及 |
B.交通进步呈现区域性特色 |
C.自行车尚属于新奇之物 |
D.汽车引进方便了民众出行 |
22.
1993年,受国内钢材供给缺口扩大,价格暴涨的影响,大量的中小企业进入到钢铁行业中,新建企业往往起点比较低,生产经营规模小,因此形成了大量落后产能。发生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实行“包产到户”政策 |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兴起 |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