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有哪些类型;并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有哪些类型;并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2.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宪法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力,以及它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取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用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联邦地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通过妥协方式促成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宪法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它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3)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英、美两国代议制的不同模式及共同的理论原则。
材料一: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宪法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力,以及它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取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用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联邦地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通过妥协方式促成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宪法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它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3)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英、美两国代议制的不同模式及共同的理论原则。
2.单选题- (共13题)
4.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政治家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的一段名言。这段名言说明
A.部分男性对政治毫无兴趣 |
B.男性公民享有参政权利 |
C.全体平民应积极参与政治 |
D.反对自私成为社会共识 |
7.
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的现象。如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l7世纪,在荷兰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A.基本内容仍有其生命力 |
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
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
D.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 |
8.
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其主要依据是
A.清教徒要求进一步进行宗教改革 |
B.议会成为反对英国王权的领导中心 |
C.议会反对派拒绝通过征税法案 |
D.查理一世和议会的矛盾激化 |
11.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A.发起光荣革命 |
B.通过《权利法案》 |
C.形成责任内阁制 |
D.1832年议会改革 |
12.
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17—18世纪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法国共和政体 |
B.英国君主立宪制 |
C.美国民主共和制 |
D.德国君主立宪制 |
13.
当美国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做出反映: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下院。此材料表明
A.总统拥有制约国会的权力 |
B.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
C.国会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 |
D.总统与国会彼此制约 |
14.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宗法血缘关系 | B.家国同构观念 | C.中央集权意识 | D.安土重迁理念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