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一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693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8/3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欧洲历史》

材料三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材料四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以英国、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
(3)依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单选题(共17题)

2.
梭伦改革使“贵族不值一钱,除非他同时是富人”,有些旧贵族的尊贵“亦由于其富有而非由于出身”。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改革措施是
A.成立公民大会
B.实行财产等级制
C.废除债奴制
D.推行陶片放逐法
3.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的多。”他批评的是
A.人民主权的虚假
B.直接民主的泛滥
C.轮番而治的弊端
D.行政官员的腐败
4.
2016年7月,据美联社报道:英国白金汉宫方面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接受了卡梅伦的请辞。此事可以用来说明英王
A.在位时间长
B.掌握最高权力
C.掌握行政权
D.是英国的象征
5.
法美两国都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国,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最大区别是
A.总统是国家元首
B.总统统率军队
C.总统任免政府官员
D.总统对议会负责
6.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材料中的“它”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
***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三权分立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近代曾被列强侵占。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此会议是()
A. 中共三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0.
巴黎公社的伟大意义是
A. 标志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标志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变成科学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1.
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后,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这就是
A. 《土地法令》
B. 《和平法令》
C. 《四月提纲》
D.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12.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共产国际的建立
B.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
C. 马克思、恩格斯参加了工人运动
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3.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的人民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14.
2014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15.
1971年11月8日的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为封面人物,封面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这里的“中国人来了”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美国
16.
“二战”后,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 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
B. 美苏“冷战”的产物
C. 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
D. 消灭法西斯势力的需要
17.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这句话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 全球一体化
B. 政治多极化
C. 文化多元化
D. 经济区域化
18.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