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69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1)根据材料一,在前一“过程”中,列强是如何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
重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辛亥革命
孙中山
B
C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4)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5)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
2.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1954年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5)依据材料五,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单选题(共25题)

3.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
A.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将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确立了任期制和发放“观剧津贴”
4.
英国法学家梅因曾论述到:“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外……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这一论述
A.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必然性
B.说明了成文法诞生的必要性
C.表明罗马法促进了对外贸易
D.指出了罗马法的弊端和缺陷
5.
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国家元首都掌握实权
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6.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子、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7.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②③
B.③④
C.①
D.②
8.
“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的这段评价突出强调了五四运动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民主革命起到的重要作用
9.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在一本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1.
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
A.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集中优势兵力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
12.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3.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色是
A.主张“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符合当时中国农民阶级的愿望
C.主张人人平等,消灭封建等级制
D.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4.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15.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④③
16.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这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 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B. 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 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D. 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17.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D.开创了人类发展的新道路
18.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建立国民自卫军
C.没收资本家的工厂
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19.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20.
列宁就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比,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缺少必要的技能,不会耍阴谋诡计。”如果说巴黎公社失败除了客观条件不成熟外,也是“缺少必要的技能”,那么这些“技能”包括
①没有控制金融领域
②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联合
③没有废除旧的国家机器
④没有大规模地发动农民。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1.
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节日的由来,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①端午节
②青年节
③建军节
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
2016年11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材料表明坚持“九二共识”
A.有利于实现“一国两制”
B.有利于两岸的和谐发展
C.能强化两岸的文化认同
D.能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23.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一国两制”的提出
24.
1984年通过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中国香港’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据此,下面表述合理的是
A. 《声明》为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了伏笔
B. 香港可根据需要开展独立外交活动
C. 香港获得了独立处理涉外事务的权利
D. 香港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自治权
25.
某同学制作了“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学习卡片,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③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④《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6.
南方网记载,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 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 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C. 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 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27.
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③两者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一致
④革命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