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0题)
1.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这样描述:因为平民期待他制定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材料指的是
A.梭伦改革 |
B.克里斯提尼改革 |
C.伯里克利改革 |
D.苏格拉底改革 |
2.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中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下列内容不能作为其依据的是
A.按每年收入多少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
B.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
C.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一 |
D.为担任公职和参政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
3.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伯里克利在雅典修筑一条长长的城墙,成功防御斯巴达军队的入侵。而伯里克利却因守而不战被政敌克里昂攻击为胆小鬼,最终被雅典法庭以贪污罪判处一笔罚款。据此可以说明
A.不同政治素养的人参政使行政效率低下 |
B.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期 |
C.雅典法庭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
D.雅典民主制度成为个人争夺权力的工具 |
4.
罗马打开了地中海世界的大门后,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法律纠纷经常发生。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审理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诉讼案。经过长期司法实践,罗马的异邦人
A.贸易纠纷逐渐使用万民法调解 |
B.接受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双重裁判 |
C.在罗马的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
D.普遍享有了罗马的公民权 |
5.
17世纪,英国社会经过急剧变革,改变了旧的传统政体,拓宽了国家的政治参与渠道,为社会制度的全面现代化提供了保证。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 |
B.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 |
C.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
D.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
6.
1924年3月,蒋介石在一封写给廖仲恺的信中称:“对俄党问题…应有事实与主义之别。吾人不能因其主义之可信,而乃置事实于不顾。…俄党对中国之唯一方针,乃在造成中国共产党为其正统,决不信吾党可与之始终合作,以互策成功者也。”这反映出蒋介石
A.已经正式叛变革命 |
B.不满孙中山的联俄容共 |
C.指责苏俄干涉中国 |
D.认识到苏俄道路的缺陷 |
7.
***曾说:“不是我们自己走…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材料中“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B.中国共产觉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8.
1934年,中共中央召开会议,会议报告估计“将实现一省或数省的苏维埃革命的首先胜利,并奠定苏维埃革命在全中国胜利的强固基础”。按这种“估计”决定的战略方针
A.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
B.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 |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
9.
1935年7月到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在它的影响下
A.工农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
B.中国共产党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 |
C.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D.中日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
10.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这是某会战战局危急关头某参谋长写下的。下列对该会战描述正确的是
A.敌后游击队奋起抵抗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
B.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
C.是全面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 |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11.
1937年8月始,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下达保卫山西北部要地的命令,沿长城线部署了国共双方的兵力进行抵抗;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说明
A.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对日宣战 |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
C.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
D.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
12.
1985年,聂荣臻元帅为纪念48年前的一场战役作诗如下:“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大捷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13.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以下他参与的重大事件和决策,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领导南昌起义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领导南昌起义
A.①④②③ |
B.④①③② |
C.①④③② |
D.④①②③ |
14.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中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大皇帝凡有新恩施加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
B.“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
C.“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
D.“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 |
16.
下表是近代一场海战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由此可知
项目 | 参战舰艇 | 火炮 | 兵力 | 舰船损失 | 伤亡人数 |
中方 | 10艘 | 191门 | 2050人 | 5艘沉没 | 1200人 |
敌方 | 12艘 | 272门 | 3566人 | 5艘重伤 | 300人 |
A.双方海军实力差距悬殊 |
B.中方海军主力尚存 |
C.中国失去军舰“巡查贸易”权 |
D.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17.
“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而声势最盛、言论最激者,莫如公车上书一事。”结合所学判断,“公车上书”发生在
A.19世纪40年代 |
B.19世纪60年代 |
C.19世纪90年代 |
D.20世纪初期 |
18.
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由议会掌握的“衰败选区”,使不少工业家集团的代表进入议会。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开始,提出工人阶级要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政治斗争,夺取政权,实现自身解放。英国宪章运动
A.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B.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
C.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诞生 |
D.促进英国议会改革 |
19.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对以上文献解读不正确的是
A.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B.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
C.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战斗纲领 |
D.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
20.
2017年3月26日,1200名来自香港38界别代表们正式投票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行政长官。香港人林郑月娥高票当选,并于4月11日接受了国务院颁发的任命状,于7月1日正式上任。她表示将努力开创香港发展新局面。这主要体现了香港
A.享有与大陆完全对等的国家主权 |
B.享有保留原有军队的权利 |
C.享有高度自治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
D.在“一国两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权 |
22.
某公报中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此公报的发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 |
B.中美建交 |
C.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
D.解决了台湾问题 |
23.
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章程中有如下表述: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体现“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组织精神;坚持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并重,安全先行。关于该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的成立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 |
B.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
C.它是由“上海五国机制”发展而来的 |
D.它的成立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 |
24.
2018年5月26日首届上海合作组织政党论坛在中国广东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政党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构建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上合命运共同体”。这反映了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合作 |
B.结伴结盟的新型区域合作 |
C.经济一体化推动政治一体化 |
D.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
25.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主义…我们的目的是在世界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为自由制度创造赖以生存的政治社会环境。”可见马歇尔计划
A.拒绝援助社会主义国家元 |
B.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
C.用经济手段辅助杜鲁门主义 |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26.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这实质上反映出美国要
A.帮助世界恢复经济 |
B.以恢复经济为任务,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
C.控制西欧和拉拢东欧 |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苏联 |
27.
“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者教条,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这一政策
A.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
B.是美国称霸全球的开始 |
C.阻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
D.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复苏 |
28.
在国际会议上某位国家领导人如此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尽管如此,我们有力量走上并坚持这条道路,宣传并实行今天全世界都知道和承认的和平共处的纲领。”这条道路
A.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 B.让日本摆脱了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
C.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D.有力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