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2)材料一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材料二 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2)材料一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材料二 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什么?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2.
英国、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款来自英国的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该法律条款是如何限制王权的(不得摘抄原文)?该法律文件最终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材料二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材料三 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材料四 二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力量重新整合,英、法等欧洲主要大国遭受极大冲击,美国和苏联力量急剧增长,世界进入美苏两强争霸的两极格局,为了重树大国地位,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之路。在美苏掀起的冷战中,利用欧洲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不断扩大在美苏之间的回旋余地,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崛起,并在冷战结束后的多极化世界里成为重要的“一极”。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款来自英国的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该法律条款是如何限制王权的(不得摘抄原文)?该法律文件最终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材料二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这个国家”通过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归纳这个国家“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的理由。材料三 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世界通史》
(3)材料三中通过哪次国际会议“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是什么?材料四 二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力量重新整合,英、法等欧洲主要大国遭受极大冲击,美国和苏联力量急剧增长,世界进入美苏两强争霸的两极格局,为了重树大国地位,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之路。在美苏掀起的冷战中,利用欧洲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不断扩大在美苏之间的回旋余地,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崛起,并在冷战结束后的多极化世界里成为重要的“一极”。
——《大国复兴之路》解说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欧洲国家通过成立什么组织“走上了联合之路”?分析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选择题- (共20题)
4.
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隋朝、元朝的相同点是
①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全国
②开凿了人工运河
③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④都城建在长安
①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全国
②开凿了人工运河
③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④都城建在长安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5.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③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③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6.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A.文天祥南宋后期 |
B.郑成功明末清初 |
C.戚继光明朝前期 |
D.戚继光明朝中期 |
10.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1.
2019年3月28日,西藏各族群众在布达拉宫广场庆祝民主改革六十周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全面再现了西藏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下列关于西藏历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的行政区 |
B.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
C.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 |
D.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
12.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A.《将革命进行到底》 |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
13.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影响 |
C.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
D.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
15.
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A.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
B.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
C.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
D.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
16.
1999年12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把爱因斯坦评选为世纪伟人,《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迷的开启者。”他能够当选“世纪伟人”的主要原因是


A.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
B.著有《物种起源》 |
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D.提出相对论 |
17.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共产党宣言》有力地指导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C.《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
18.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l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这里的“它”是指
A.《独立宣言》 |
B.《人权宣言》 |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D.《拿破仑法典》 |
19.
人利航海家哥伦布相信大地是球形的,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可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出海远航,其结果是
A.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 |
B.开辟了欧洲到达印度的航路 |
C.完成了环球航行 |
D.开辟了欧洲欧洲到非洲的航路 |
20.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继续毁于一旦。”罗斯福描述的是
A.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暴行 |
B.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
C.绥靖政策的危害 |
D.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
21.
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该布告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迅速发布的?
A.九一八事变 |
B.卢沟桥事变 |
C.日本偷袭珍珠港 |
D.德国突袭波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