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86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3

1.综合题(共3题)

1.
历史王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研究古代的民族关系和疆域问题,以下是她找到的一些材料,请根据材料和老师一起进行探究。

请回答:
(1)请按王朝演变的历史时序,帮助王老师将以上地图排序(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   、   、
(2)请用地图呈现的史实来证明下列观点。(填写序号即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广阔疆域有利于扩大文化影响力
民族政权并立局势下,各政权之间的互市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3)图中的“吐蕃”有重要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说出吐蕃是我国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并举出它与唐朝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4)请观察图③和图④并结合所学,说说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历程中,汉族政权与“辽”“西夏”“金”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2.
历史是一门有益、有趣的学科,学会恰当的方法,分析唐宋经济发展。
方法1:学会看图片

(1)这是教科书中的插图,从中我们能获得唐朝经济发展的哪些历史信息?
方法2:学会对比分析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唐玄宗时官修)

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2)阅读上述文献,结合所学,归纳唐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方法3:学会归纳总结
①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但是在生产技术上,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②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③大量北方民众南迁,求得安定生活,成为南方手工业者。④北方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⑤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3)阅读上述文献,结合所学,完成以下学习表格。
3.
分析治国方略治大国如烹小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宋代民间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1)根据材料一回答:诗中提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带给当时社会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解决“藩镇之弊”,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老师设计了以下表格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治国方略,请你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目的
治国方略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收“兵”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文臣统兵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收“财”权
收地方财赋
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收“赏罚刑政”权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当时的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如何评价这种现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2.选择题(共12题)

4.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称颂的诗人是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王维
5.
对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A.隋朝时期的人物
B.作者为擅画人物的阎立本
C.体现了唐朝与靺鞨族之间的往来
D.体现了五代十国的贵族奢侈生活
6.
蒙古族陆续消灭中国境内的各个割据政权,实现大一统的顺序是
A.西夏—金—南宋
B.金—南宋—西夏
C.西夏—南宋—金
D.金—西夏—南宋
7.
《蒙古秘史》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结束这一局面的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8.
五代十国之后,进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下列政权与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A.辽——党项族
B.辽——契丹族
C.金——蒙古族
D.西夏——女真族
9.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徽宗
10.
契丹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是(  )
A.创制自己的文字
B.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
C.强大的武力支撑
D.汉人大量迁入,编练军队
11.
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的故事千古流传。他
A.统帅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B.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职
C.率领的军队称为“模范军”D.扭转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1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夏和议
B.宋辽盟约
C.宋金对峙
D.宋元对抗
13.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市舶司是
A.管理造船业的机构B.提供住宿的机构
C.印刷纸币的机构D.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14.
著名学者王立群曾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这位人物是
A.刘邦
B.司马炎
C.李世民
D.赵匡胤
15.
纸币的出现给经济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